王建军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名校建设经验交流会,在翻看其先进经验交流材料时,给我带来巨大震撼得不是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却是那醒目刺眼的一个个“狠”字。“狠抓教学质量力求全面发展”、“狠抓德育工作”、“在教师队伍中狠抓师德教育”、“ 在全体学生中狠抓礼仪”、“狠抓领导班子建设”。这一行行恶狠狠的仿佛带着杀气的话不禁让我心惊胆战。原来,所谓的名校经验,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字——“狠”。
怎样才算狠,笔者没有深入领教。联系以前社会上流传的某市一教育官员在在高考总结会上发出的“抓高考成绩要抓出血来”的狠话。那份经验报告里的“狠”字开头的语录却也显得非常温情。试想,狠到抓出血来,还有什么质量抓不上去,抓不出来。
当前,对于学校而言,人们普遍把教学质量当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成绩上去了,一俊遮百丑,其它方面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成绩上去了,先进的牌子也就有了,不管怎么说,数字说明一切;成绩上去了,政绩也就有了,可以博得上级领导的欢心;成绩上去了,对社会也有了交代,毕竟老百姓最高兴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考出了高分数。因此,为了提高成绩,学校方面可以说是煞费苦心,想尽了一切办法,真不知学校如此办学是应试教育的进步,还是素质教育的悲哀。
提高教学质量,本也无可厚非。但有很多的学校并不是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上下功夫,并不是靠加强校本教研促发展,而是千方百计的在“狠”字上做文章。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倡“三上精神”:领导跟上,教师靠上,学生拚上;90年代人们用“起得比鸡早,吃的比猪差,出力比牛大,睡得比狗少”来描述教师面临的竞争现实;进入新世纪呢,人们又喊出了“要像抓高中那样抓小学教育,要抓出血来,抓出汗来”的口号。呜呼,真不知还有多少人文情怀可言。
在加强学生管理方面,自从上个世纪提出“军事化管理”的先进经验之后,不知有多少学校纷纷将其发扬光大,继承并发扬了先进的管理思想。有人曾称呼某校为“文明的监狱”,从军事化到监狱,在这一段路程上,不知有多少鲜活的思想遭到戕害。看看这个时间表吧,想想学生还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某农村初中学生10月份的作息时间:从早上5.20起床,到晚上9.10休息,一天内整整有12节正课时间,两节各二十分钟的晨读课,还有早饭空自习辅导,午饭空自习辅导,晚饭空自习辅导各二十分钟。这样看来,学校已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但其结果,只是极大地剥夺了学生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没有了自由的张力,也就没有创造性生长的时空。
狠抓了教师队伍,狠抓了学生管理,学校的发展有了基本保障,再在其他方面狠一点,学校几乎就可以较顺利的生存下去了,但我们悲哀地发现,作为育人的学校,其基本的办学目的,只是为了“活着”。
教育本是一门科学,自有它不可违背的科学规律。但如此的狠抓,教育势必会成为无视一切规则的混战。混战的结果,是恶化了一个地区的教育生态环境,摧残了无数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狠”字方针的指引下,学校提高的恐怕只有一系列毫无生命力的数据。
其实,教育是源于爱的,这是一个被人们证明了无数遍地命题。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作为一所学校,如果孩子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每天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那只能导致人格的迅速萎缩。
一个生活在爱心浓郁的环境中的孩子,能生发出种种美德。他会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他会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当然,他更会以加倍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去学习,去钻研。没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只有用爱心去耕耘,才会有爱的心获;只有播下爱,爱心才会发芽、开花、结果。学生是一棵萌芽,我们学校的职责就是要为他们创造一片爱的土壤,使他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从这一点出发,真希望今后再看到某些学校的经验交流材料,发现里面写满了一个大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