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爬山?
因为它就在那里!
记得第一次见到它时,是去年刚建立二号营地时。李老师带我们观察对面的这座山。
今年夏天的时候李老师还带在家上学的毕业生在二号营地探寻去二师兄的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最后绕到了五连峰的下山路。
今天站在出发点,远远的看着它。未知的山,未知的路线,未知是否可以达成目标。
从出发点来到山脚下,扎下营,分好组。李老师带着割草机带领先锋队出发。好像攀登珠峰啊!
每组之间的距离以刚看不到为准。后面组看着前一组的行走路线。
进山林之前每组之间还保持着位置。
进入山林之后先锋队就看不见了。我们通过对讲获得信息:前进方向阳光照进山林的方向。
到达山脊线的这段路,有两处比较难走,需要手脚并用,需要避免碎石坠落。
2020.10.22
探秘二师兄山。
今天我们从红叶谷游乐场出发,方向大本营。
李老师第一队先行出发,十分钟后我们二队出发。
又在这样一个晴朗的天见到二师兄山。大自然的调色盘把山下的一片杨树林涂上了黄色,中间还叫夹杂着绿色,像晕染一样。青山做背景,阳光打灯,让这片杨树林格外显眼。
倚依问“大本营在哪?”
我说“在前面”
她说“我还没有看到”
我说“一会儿就用看到了”
路上我们遇见一个老爷爷,老爷爷说“进山啊”
【三见二师兄】
第一次从山脊线登上二师兄的下巴,这次通过勘探计划好行进路线。
十点从红叶谷游乐场点齐人出发。
这次我们选择了离山谷更近一点的一片荒地作为大本营。
先到大本营的自行搬石头摆放餐位。
一行人齐,向山谷内出发。
真真老师带纾慈和颜锐峰在大本营做午饭。
李老师这行军速度真是快,沿着山腰走了一会儿,队伍就分成三波。
跟着我的有四五个,随走随往前看前面队伍行走的路线,因为一眨眼他们就不知去向。所以走山路要眼疾脚快。
到山谷里,李老师正给大家见看到的一株植物~地黄。山里都是宝,只是不认识。
从山谷需要爬上一个岩壁到上面。这段岩壁分两段,不高,但是爬上去后只有两脚宽,往下看,眼晕,只能紧紧靠着岩壁站着。
我在中间做保护,笑笑老师在下面保护,李老师在上面的岩壁引导孩子上去到安全的地方休息。
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建议我们:只做保护,不要替他们做过多的事情,因为他们自己通过努力爬上岩壁会充满自信,这是一种心理成长。
最下面的都上来了,笑笑老师到我所站的位置。我到最上面李老师的位置。李老师先带第一队出发。
我跟笑笑老师带着五个孩子上了岩壁后,李老师那一队已经绕到山谷的另一面。对我们说:绕过那片芦苇。那边有坟地,唱个歌,没听清他们唱的什么歌。
我们过时,来到地边,大家都安静下来,看到荒草中有几个凸起的土包,歪到的墓碑和凌乱的石头。快速的通过,沿着小路来到山跟下。
李老师通过对讲告知我们:进入山林后,往上走,经过一片碎石,他们在上面休息等待我们。
林子里树上的枯枝特别多,我这样身高的需要低头弯腰前进,才不会被扎到。还要躲避脚下的碎石与枯枝。
心里知道往上走,但是具体哪个方位还是不是很清楚,一会儿可以隐约的听到李老师的声音,我沿着声音的方向向上走。声音越来越清楚,也看到了碎石区。我们向碎石区方向靠近,看到李老师他们那一队在我们的正上方坐着休息。
糖糖坐在那看着我们上来说“你们走错方向了,我们从碎石穿过来的,你们直接上来了,比我们走的近。”
队伍到齐后,我们也不敢多休息,跟着李老师他们那一队继续出发。只看他们在一处山腰向右前进。一眨眼又不见李老师他们了。我们按照他们走的大体方向前进,出了林子,来到阳光下,看到大岩石上有红叶。在李老师队尾的两个孩子在爬岩石向上去。
我知道方位后,等后面一个个孩子过来,引导他们爬上岩壁。
我们都爬上岩石后,李老师那一队又消失在林子中。
按照李老师提供的大体方位:靠左,沿着小路走。真的在这个山上真的有小路。不知我们是第一批来客了。
记得我们上次勘探时,对面崖壁上的一个登山客问我们是怎么到崖壁对面的?路好走吗?
李老师让曲政宇和徐优优叫喊给我们发信号,可以听到在大山里的回音,但是听不清什么方向。
笑笑老师带着孩子们原地等待,我先去探探路。爬上小路跟前的山,看到他俩。
我找了条好走的路,下去接笑笑老师他们。
就这样我们终于跟李老师他们汇合。来到二师兄光秃秃的头上。
远眺,济南就在我们脚下!
我们又完成了一个目标。就像解题一样,一步步来,一个个实现,但这个过程中需要你亲自实践,比解题更有意思与成就感。
如果面对一座山,我没有想过要去走进它。但是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信心,一种面对未知探寻未知的好奇心与勇气。
【四】2020.10.31
山地营热身,翻山越岭,集合出发。
翻的这座山,在家上学的孩子之前经常走,不高,也不算陡,但是碎枝碎石的路面还是需要小心,跟着大队前进,没爬一半就气喘吁吁,出了点汗。
分发完装备后,再一次集结出发。
“Oh,My God!”。。。李老师唱起来,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跟着有说有笑。
山里的秋色分外浓。一片杨树林吸引了我们,驻足停下来,走进它。
这片林子里的树叶有孙子辈的、爸妈辈的、爷奶辈的、太爷奶辈的,一层层铺满地面。雨鑫拿起一块土坷拉,里面夹杂着枯叶,说“这是太太太太爷奶辈的!”
真真老师说“这是一块土啊!”
雨鑫说“这叶子都快化成土了。”
李老师让我们每人捧一把叶子,一起撒向空中。叶子雨,起飞舞,欢笑声,穿林中。
【五】2020.11.07
又是一个周末日,又是一次探险日。
清晨的空气比昨天凉点,一想今天立冬了。太阳出来后把冷气清散,整个人感觉暖洋洋的。
同样的上山路线,时间这把剪刀把路边的景色又修剪了一番。
在营地李老师给我们讲解今天的上山路线及目标。去看红叶,走到它跟前,走到最红的那一片。
只有方向,没有路线,道路需要探寻前进。三人一组,保持间距出发。
先向着阳光地带出发,柏树林、枯枝碎石路、60°大土坡、荆棘林、悬崖壁,一层层,一叠叠,虽然有点累,但是有李老师提前给的补给,走一会儿,集合休息一会儿,很顺利的到达一个山头的山顶。虽然路途中看到红叶,但是已辨不出那最红的那一棵!?
每一次登上山顶都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是还有一种“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感觉。
从山顶环顾四周,除了我们上来的那条路,就是身后向另一个山顶的路。李老师问大家“我们会怎么下去?”我说“连滚带爬”。真不确定我们从哪下山。
李老师从众人跟前走过,走到一个荒草地,看不出路来,大家按组跟随。
这条路也就两脚宽,一旁就是悬崖峭壁,很多藤蔓在边上。二师兄山跟我们遥遥相望。不敢多往下看一眼,小心谨慎通过。
过了之后才知道,这条回去的路刚刚开始。路虽然只有两脚宽,知道身边就是崖壁,但密布的荆棘树木遮挡,挡住视觉上的恐惧。我们就这样不断摸索慢慢前进。
听到李老师他们前面队伍的声音但是看不到人。我们知道方向没错,放心前进。
越走林越大,我们选择林子路上走,第一安全,第二路好走。
林子路好走,但是穿过河谷碎石路时需要小心。
不知走到第几个河谷路,就听到我们下班有人在走,一看是第一队,大家互相问候。他们指引我们前面有土滑梯下来的路。
我们搜索前进,但是也没有找到。
从林缝里可以看到离二师兄山越来越近,我知道那边有下山路。我们决定走到那边下山。
快到下山的路时远远的看到一只羊,走进往林子下边看,一群羊,在羊群最上方的石头上站着一条狗,刚开始他们说是牧羊犬,仔细看是一只黄白色的土狗。
牧羊人在下面往上看,他说“从这边下山近。”
我们下山时看到羊都走到了我们刚才走的不能走的崖壁那边吃草去了。
山还是那座山,路已不是那条路。山很大,大的你可以随心所欲的走;山很大,大的你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