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植字〗 【深圳 张安立】↓
——————————————
《爱之大雪》
隆冬时节正大雪,大雪纷纷皆白洁。年年遇雪应景设,漫漫人生乐此节!
古云:“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今日大雪,是冬季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天行将一半,然则一年时光亦剩尾数。
大雪,冬天写照,或又冬天符号!大雪时节亦正临深冬时节,天气寒冷而又空气中的含水量多,偶遇寒风凛凛,此时此刻,放眼天空依稀可见瓣瓣白花飘然落下,时而飞舞,时而旋转,变幻无穷,千姿百态!此乃古今闻名之雪花!回首大地,因为一场又一场雪花的飘落,大地之身忽然之间换装成了一件巨大无比洁白晶莹的外衣,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空间!
大雪,冬之天使!因为大雪的飘然降临,冬天才显出无限的魅力,而且也显示本来的样子!可以想象,如果每年冬天没有冷意没有寒风没有飘雪,那就好象没有遇上或过上一个真正的冬天!大雪,美而典雅,华而实在。不仅有美丽的形象,更有丰富的潜质!大雪亦瑞雪,因此大雪更是丰年的象征!
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著名诗词《沁园春 雪》横空出世冠绝古今!另外一首著名的七律诗《冬云》,既写出了冬云之奇之美,同时也写出了冬天雪花冬天梅花,“梅花欢喜漫天雪”,更表现出了革命浪漫主义壮美情怀!
大雪,大洁!大美!大雅!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大雪之爱一般表现为心爱、喜爱、热爱。人们根据传统观念,每年冬天来临,必定有雪随后,于是在大雪到来之前,总是先会心盼望之、爱倾向之!一旦大雪飘舞而至,于是情不自禁地喜悦之、爱好之!再后及至漫天大雪扑面而下,霎那之间,热情高涨,热闹起来,忘却寒冷,欢快之、狂爱之!
大雪时节虽然天气更加严寒,但却对健康反而有益。大雪后更多的降雪可以净化空气、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如若补养得当,来年将有更坚实的身体去抵抗疾病侵扰。
传说大雪是“进补”之良机,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之说。冬令进补能综合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俗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大雪之雪乃水汽遇冷之结晶,代表寒冷与降水。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都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气象学上规定:下雪时能见度很差,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地面积雪深度等于或大于5厘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达5.0~9.9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大雪。节气意义上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描述降雪量的“大雪”无必然联系,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大的雪。
话说雨、雪、雹皆水为之,皆是从天而降,然则三者性情有别,风格迥异。雨是一年四季随时皆有落下之可能,而且直接淋湿人体或物体,夏季偶遇暴雨迅猛还会造成洪水危害;雹反而很另类,偏偏在炎热夏天的天空之上霎那间随着怒云翻腾结成冰粒或冰块扑天盖地砸落下来,具有强大的破坏性;然则雪乃大自然之精灵、冬天之天使,雪具有六瓣形之花形,因此,雪从天而降之时是飘逸的飞舞的,雪花落在人体或物体上面也不会湿漉,稍稍一动随即散落,反而显得充满诗意和浪漫!也正因如此,人们总是对雪或下雪充满着美好的向往!
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正式进入冬季最冷之时,而且天气干燥、湿度较低,此时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所以冬属阴,要以固护阴精为本,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大雪节气正是进补养生调养的大好时机。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俗云“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以迎新年。
今年入冬以来乃至至今,天气并非寒冷,前时还有点余热,于是有人就预测今年冬天不冷,可能是个暖冬。然则,又有民间大雪谚语流传:“早大雪暖洋洋,晚大雪冷飕飕”。那么,究竟是冷非冷,现在即可拭目以待,届时亦可亲身体会。但看今年12月6日大雪节气就是晚大雪,因此寒冷的时间也要晚一些,所以大家切勿大意,防寒保暖仍然还是冬季的必须课程。
大雪时节,遑论有否落地盈尺之雪,也别忘却对自己好一点。“冬吃萝卜夏吃姜”,此时正是萝卜最为甜美的季节。生吃清热止咳,熟食益脾行气,萝卜不仅口感清甜,而且解腻,促进消化。南京老城的人喜欢在这天吃萝卜圆子,刚炸出来,热气腾腾,边唠嗑边吃,清香无比。但最想吃的,还是在今晚煮一锅羊肉火锅。羊肉性温,加上白萝卜,正好补阳气,温五脏。大雪纷飞之夜,一家人喜气洋洋围炉而坐,涮几片羊肉,蘸一点酱料,入口细嫩肥美,心满意足。这正应景:夜色弥漫大雪天,今晚情满小屋暖。人间烟火正燃时,冬季严寒暂忘间!
大雪节气调养,应以“补肾滋肝、祛风通络”为主,民间有大雪养生“八宜歌”:一宜保暖;二宜健脚;三宜多饮;四宜调神;五宜通风;六宜粥养;七宜早睡;八宜穴灸。
冬近深冬寒凛冽,一年一度飘大雪。雪映美景天地绝,应景红梅伴年桔!
二O二四年十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