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读书不觉春已深。
“世上300年人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美丽的人间四月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她写满了各种人类与书的故事。
4月2日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诞辰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23日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为了感谢像他们一样的人,为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去写作,通过书籍的力量,让人类铭记历史,传承文明。
书是文明的传递者,没有书,历史就会沉默,文学就成了哑巴,科学就成了跛子。思想和探索就会停顿。
——塔奇曼
一、读书可以致知,可以致用
孔子云: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民以求之者也。意思是说,自己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只是喜欢喜欢古代文化,勤奋读书,追求知识。
西汉的刘向把书籍比作是药,善读之可以医愚。人类正是因为不断读书,不断校正,不断的创新,使用人类的文明发展才有了今天的进程。
二、读书可以修身,可以养德
苏轼《和董传留别》中说: “粗缯(zēng)大步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之气质,多由天生,后天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对于这点,曾国藩非常认同。
想起复旦投毒案被判死刑的林森浩,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又因成绩优秀免试进入复旦大学读研。一个孩子培养到这样堪称成功的榜样,但其在性格与价值观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记者采访他时,他反复提到自己只顾着专业的学习,很少读文学类书籍,导致修养不够。行刑前,他把自己的银行卡交给父亲,一再叮嘱把里面剩余的钱用于购买文学类书籍供弟妹们阅读。
读专业类书籍,让我们获取扎实的专业知识,读文学哲思类书籍,则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真善美,从而照见自我,修身养德。
三、读书可以致乐,可以致静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孔子的读书之趣;“好读书不求甚解,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陶渊明的读书之乐。
永无止境,持续阅读,终身阅读需要我们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让阅读更加纯粹,更加自然,更加怡心怡情。
喜欢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一句话:“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天堂,那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在,天堂就在,安静就在。”
二战期间,在英国伦敦肯辛郡,有一座叫“荷兰屋”的图书馆几乎被炸成废墟,屋顶被炸塌,钢筋水泥瓦砾遍地,在硝烟弥漫的时刻,有三名绅士就站在废墟里静静的读书。是他们用行动在暗夜里点亮了明灯,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文明还在,人类对知识的渴望还在。
静生定,定生慧。
4月23日读书日,让我们一起倡议: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