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经过》这本书买了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翻开来看,直到最近,利用一些闲散时间陆陆续续翻完了,前半本干货很多,看得很有收获,后半本故事多,没有太仔细看。
这本书来自于我很喜欢的公众号“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由一诺和华章两夫妻共同创办的,全部都是高质量的原创文章,跟了好几年。所以,我把奴隶社会的两本书都买了,第一本叫《女神经过》,第二本叫《你的梦想 自己会来找你》。一诺是原麦肯锡的合伙人,现在是盖茨基金会在华的代表。华章的身份我没去多记,但总之也是一个厉害人物。一诺去年还在北京折腾起了一土教育,算是看不惯目前应试教育然后干脆自己做教育的行动派,也是我的女神~
今天,我用文章的方式,记录和分享一下,我从《女神经过》这本书里得到的一些东西。换句话说,书里哪些文章和哪些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按照书中页码顺序来一一捋一捋吧。
“能够站在看台上看自己跳舞”的能力
很神奇,在这本书里,也出现了这个在身心灵修行道路上,经常被人拎出来说的能力。其实这就是一个自我觉察的能力。
一诺在序言中提到了这一点,她的这个形容非常好。她说,她不管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在工作中,都经常会用到这个能力——我们的生活就像在舞池里跳舞,有自己,有别人,我们要培养的这种能力,是同时能够站在舞池之中和旁边看台上,看自己跳舞,看自己在走向哪里,看自己的言行对别人的影响。一诺说,她做了母亲以后,这个“分身术”开始用得越来越自如,经常可以看到自己和孩子互动交流里,自己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对自己的影响,以及我们在这种互动里的共同成长。
其实这种跳脱出来,以一定距离观察自己的能力,在前两天我上的oh卡初阶教练课程里,也被黄老师提到了。我从去年开始,也慢慢地在使用这种方法,观察自己。而如果用玛雅来解释,我会认为这种能力和黄人图腾代表的特质很像,这是一种保持清醒和清明的能力,可以迅速帮助自己看清东西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混乱不堪,其实是因为入戏太深,抽离一点出来,会看得更清楚。但是,这个方法需要不断地在生活中进行练习。
让我觉得有趣的是,我相信一诺应该没有接触过太多身心灵的东西,但她得出的结论,其实和身心灵领域的是共通的。这更加坚定了我生活处处是修行,每个人都在自己设定的道路上get智慧的观点。
做父母的三种境界
做父母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他是孩子你是大人,你居高临下。第二个境界他是孩子你也是孩子,就是游戏里的境界。第三个境界——他是大人你是孩子,自己装得弱一点,让他来帮你和知道你——你会发现孩子比你想象的要能干得多。
我觉得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在第一个境界里,能到第二个境界已经是少数,第三个境界的都是智慧型家长。
关于怎么和孩子玩起来,推荐《游戏力》这套书。说得简单点,其实就是把自己当做小孩一样和孩子相处,你就自然而然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边玩边相处了。
为什么人要有梦想
一诺的这篇关于梦想的文章是我很喜欢的一篇,也是让我拍大腿的一篇,说出了很多我想说的话,所以我把她的一些金句和观点罗列一下。
梦想是不确定的,没那么容易达到的,有的时候想想就让人害怕的。
但就是因为这些不靠谱,所以有梦能让人快乐,让人兴奋,像在心里种了一个不安分的 种子,痒痒的,让人晚上睡不着觉,早晨起得了床,每天像打了鸡血,小宇宙“biubiu”燃烧,而不是过不冷不热、行尸走肉的生活。
除了带给你真正的快乐,梦想会让你对人生有长远的打算。说到底,如果你有梦想,那你衡量一件事的标准就会不同——不仅仅是工资、公司、名分这些眼下和实际的东西,而是能获得的经验、经历,这些能让你离梦想更近的东西。有了梦想,你的取舍就有了依据。
有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梦的人会活得“大”一点,没那么小家子气。那些追问和沸腾,让自己活得更“大气”,而不是在最终无关痛痒的小得失里面纠结。
梦想也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最高状态。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有一个鼓励你做梦、理解你的梦的长辈,那你是一个真正幸运的孩子。如果你有一个理解和支持你梦想的伴侣,那你是遇到了真正的爱。和你一起做梦的朋友,哪怕多年不联系,没有微博没有微信,仍然是你最亲密的朋友。你自己有了孩子,你能给他们最珍贵的财富,也许就是追求梦想的勇气和能力。
我觉得这些已经完全表达了我想表达的了,根本不需要我再多说什么了。
我很庆幸我有梦想,也有让我放手追梦的家人,还有一群和我一起追梦的伙伴!
焦虑的主要来源
第一是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攀比的压力)。第二就是想要每个人都接受自己,怕别人失望,女生尤其有“try to please everyone”(取悦所有人)的倾向。
如何打破怯场的卡点
怯场的人,深层原因是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怕被他人审视。但只要你知道,其实听众愿意花时间来听你说话,目的并非来评论你,而是更关心你讲的内容对他们有什么帮助。你就可以突破这个卡点。而且就算自己讲得不那么全面也没关系,你的作用只是去启发听众。
关于情绪起伏大的人
情绪起伏大的人可能很容易失控,因此有人会因为这个苛责自己,但一般而言这样的人同时笑点低、幸福点低、泪点低,换句话说,你们能够体会到的欢乐也比一般人多。
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的二元对立,所有利弊都一起存在。
关于斯坦福MBA
斯坦福MBA申请者都必须写作文老实回答一个问题:“what matters most to you?”(对你来说,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据说成功申请者的回答千奇百怪。从救助被恐怖主义和饥饿扼杀的乌干达儿童,到让海豚湾的海豚们不再哭泣,从根治外祖父的癌症,到钻过虫洞寻找美丽新世界……不管听起来多像堂吉诃德,所有回答者都是认真的。被强烈的使命感驱动,他们不遗余力地燃烧着小宇宙,顺便改变了世界。
其实这一段呼应了之前为什么人要有梦想,其实真的是这些看起来遥不可及不那么现实的东西,才是那些可以真正从心底里让每个人发光发热的内在源动力。
所以,你找到你的内在源动力了吗?
20多岁的年轻人真正重要的3个命题
认清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寻找值得全情投入的领域,在爱与被爱中使心智成熟。
这哪里只是20多岁年轻人真正重要的三个命题啊?可能很多人30多岁还在这些命题里扑腾吧~
如何选择长久投身的领域?
1.行业与公司朝气蓬勃,拥有发挥才干的空间,如此方能更好地锻炼自己;
2。工作内容和技能、兴趣较为匹配,它和你过往的经验有关,但也必须形成新挑战;
3.上司和同事时你欣赏的人,因为工作环境和文化能很大程度地决定工作质量。
如何得到真正的快乐?
这篇文章也来自于一诺,通篇看完又是一篇拍大腿的文章。我仍旧把她的一些观点用我的理解进行表述。
在这篇文章里,一诺把人的内外分成了4层。
最外层是外化的自我。往里一层是批评家。再往里一层是伤害。再往里一层是本我。
外化的自我,简而言之就是标签化的自己。比如我是XX学校毕业的,XX职业,在公司干什么工作,年薪多少。或者说,我是学霸,女汉子,学渣等等。我们很多日常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都在这个层面,但这也很正常,要是跟谁见面都谈理想谈人生,那也会变成唐僧。这一层自我,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大大小小的选择中,做一些快速和高效的判断。但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只停留在这一层,那也是相当可怕的,因为这个层面的自我不会给人带来持久的幸福感。很多人不快乐的原因,就是基于此。
外化自我里面,是一对很矛盾的存在,一层叫批评家,一层叫伤害。批评家就是那个脑子里总有的那个“你不行”的声音,这个声音本身就是很矛盾的存在,因为它一方面在扯你后腿,一方面又在保护你,保护着什么呢,其实就是里面那层,伤害。比如,小时候你可能比较胖,因此受过嘲笑——这就是一个伤害,由于这个伤害,内心的批评家就会说:“你不美,不要去追求外在的美,别去展示,别让别人伤害你。”所以这就可能导致你的外化自我是一个鄙视外表的“女汉子”形象。当然更多的伤害和批评是更深刻一些的,比如由于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不完整而留下“我无关紧要,我是多余的”,这样的伤害而导致有批评家说“你不够好,不会有人因为你是谁而真正喜欢你”,这就可能带来一个外化自我是不断取悦别人,不停证明自己的人。
最里头的圆心,就是本我,也叫灵魂。还用上面那个例子,胖姑娘的本我也许充满了对美的感知和热爱,所以她那个鄙视外表的外化自我会让她很不快乐。
所以这些同心圆放在一起看,这其中就隐藏了快乐生活最大的秘密:如果要得到真正的个人内心的快乐,有两段必经之路,一是自外向里,能够透过外化自我去看到批评家和伤害,进而能够触摸到自己的本我,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但真正的快乐来自于第二段路,就是自内向外,让外化的自己,变成自己灵魂的延伸。幸福的密码,就在于外化的自我和本我的合一。
事业和生活不是平衡 而是融合
每一个女性都想要life work balance(生活事业平衡),但其实balance(平衡)这个词本身就把这些东西都当成了矛盾体。我们需要的是融合,工作、家庭、女人的角色,你都做好了,它们是可以相辅相成的,融合比平衡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