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基础的教育。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同父母以及亲人朝夕相处,所以,一个孩子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及家人的修养将给孩子的个性品质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家庭中,每位家长都应该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重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每位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和责任,如何教导孩子走上正道是值得每个家长思考的问题。
一、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会更加自信,更懂得用自我意识去解决任何事情。父母的信任就等于将重任托付给了孩子,孩子在接受如此重大的责任时,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去做自己想要实现的事情。而且会把事情都做的很出色,因为他们有许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做事不瞻前顾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被信任的孩子反而会丧失生活的信心,他们总是被父母无限制、监督,丧失了做事的自主权。久而久之,被家长信任的孩子会变得独立自主,做事有充足的经验,当遇到问题时,会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而那些经常被父母限制的孩子,做事总会畏手畏脚,啥事都离不开父母的指导,从而丢了不少锻炼的机会,尤其是没有经验去应对困难的时候,就变得更不自信。
二、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父母教育孩子、爱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爱孩子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但是尊重孩子,却是部分父母无法做到,因为在部分父母的心里,传统的家长制思想根深蒂固。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人物品,很多事都会一管到底,或者加以阻止或加以干涉,因而这些家长爱孩子的方式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特别是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一部分家长就开始变得急躁不堪,轻则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唠叨说教,直到孩子觉得不胜其烦还喋喋不休;一部分家长甚至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方法,动手则打张口开骂,这些做法往往是孩子产生恐惧感以及厌学情绪的根源,可是在家长看来:“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结果,导致一部分孩子从此关上了自己的心门,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多与其他人交流,也不会和父母交流,这样看似很乖的孩子一旦情绪爆发,结果不堪设想。父母这样对孩子的不尊重,乃至于控制和压迫,孩子在心里是不认同的,甚至是不服父母的。根本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需要被人尊重,更需要被父母尊重,孩子遇到问题了,父母要蹲下身来,主动帮孩子分析原因,尽量抽出时间多陪孩子,与孩子亲切平等地交流,找到问题的主要根源。多鼓励,才能够拥有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才能够让孩子真正接纳父母的建议和批评。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无关乎他的的身份高低和年纪的大小,只要拥有独立的思想,就应该获得平等对话的权利。我们只有做到尊重孩子,才能够在漫长的教育过程中,真正走进孩子的心。让孩子理解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
三、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容小觑。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时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心思都是比较敏感和细腻的,父母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从小就乖巧懂事,作为父母就应当以身示教,做好榜样的作用,不管是父母与家人之间,还是与别人之间的交流、相处、做事等,都要做好孩子的模范。父母待人温和,乐于助人,他们也就慢慢学会关爱他人,并从中获得快乐,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反之,如果父母说话粗俗,做事粗野,孩子也会张口骂人,动手打人。为此父母就应该从自身做起,诚恳做人,诚信做事,发扬美德,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不受负面教育的影响,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
用心聆听,给孩子倾诉的机会,才能真正走进并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什么方法比这个更容易表达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了。如果在孩子跟你诉说自己的事情时,父母能够停下手边正在忙的工作,不仅用耳朵而且能用心认真地去倾听孩子的诉说(尽量不去打断,可以偶尔回应一声),孩子会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尊重,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和你分享一些小秘密小心事的。所以父母要学会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深入地去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世界,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等孩子说完了,你没必要当即指出他的错误并批评,你可以试图跟孩子交流你自己对整件事的看法,(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毕竟孩子还是有分辨能力的,慢慢地他会明白你的苦心。
儿女是父母在世上最大的产业,家庭教育的好坏决定着这个产业富足与赤贫,父母双方都要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不是说把世界上最好的搬到家中给孩子享用就可以了,而是家长的言传身教更能促进孩子身心灵全面健康发展,只有父母做好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你才可能教育,培养出一个父母心中希望看到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