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老师说:“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是要了解儿童,研究儿童学习规律,二是要理解数学,研究数学本质,三是要理解数学教育,研究数学教育规律。只有在理解和研究儿童、理解和研究数学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儿童数学教育。”
我的思考:在这么多年的教学中,似乎真的已经忘了这个问题,甚至自己的孩子,到底孩子在哪个发展水平,到底我们应该怎么教?到底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很多时候孩子出错了,我们只是大声的训斥,但是有反思过自己,教对了吗?其实通过阅读吴正宪老师的书,我也在反思,首先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生命的自然天性,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课堂上的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比如20以内进位加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满十根就捆成一捆。如果光是我们去讲解,那孩子只是看老师操作,或者只是单纯的表征活动,要动手操作,用小棒摆,才能形成感知,才会建立自己的具体思维,具体知识。
例如小数的认识,其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但是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叫做小数呢?联系元角分,能说说小数的含义吗?
从六个故事,都指向小数是怎么一回事?小数跟整数有什么不同?在元角分的基础上打通整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把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的一致性。
小数的意义:当一个整体被等分后,被记成0.1,0.01,0.0001,这样子的数就被叫做小数。
小数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小数与整数的区别与联系:
1.计数方法是一致的,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10,
2.产生,都是分物体不够分后得到的,
3.都是有计数单位的,
小数认识分为两个阶段:
1.初步认识,认识元、角、分,这一学段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具体量的含义,体会“单位”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认识。
2.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的量,让学生体验单位的不同导致量结果不同的数表示!单位越小,度量的结果越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