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圆满好似欠缺,其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好似空虚,其功能永不穷竭。最正直好似枉屈,最灵巧好似笨拙,好辩才好似木讷。急走能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无为清静可以做天下的首领。
感悟:老子不厌其烦地强调“清静无为”,实际上还是要破人们的“二元对立”,超越世间的是非对错。“清静无为”其实就是无执。“执”容易满,满就对接不到“道”。“执”这个东西是很可怕的,那怕你只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或一个东西,有强烈的执着,你就有可能会毁掉其他所有的一切,事后自己都后怕,全然地失去了理智。所以要保持觉察,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我下午思考到一个问题:人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独立自主的,一种是依附被动的。独立自主的人做事一往无前,依附被动的人做什么事都要先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评价。呀,我发现我是依附被动的人,所有的限制都是因为我的“执着”没有完全被我打破,没有被我超越。给自己松绑的吧,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没有什么可以依靠,没有什么可以得到。只有独立自主了,也就找到了那个可以依靠终身的自己。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国家政治安定,战马用来种田。国家政治混乱,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最大的祸患在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在于贪得无厌。所以,满足于“知足”,就永远满足啦。
感悟:一般人不知足,也不知不足。谦卑的人知足,知不足。该知足的不知足,不该知足的却已装得满满,通常一般人根本分不清这两者有什么区别,所以才有那么多的“错贪”,那代价都是生命。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不出大门,知天下事。不望窗外,能识天道。走得越远,所知越少。因此,“圣人”不必经历就有知识,不必亲见就能明了,不必去做就会成功。
感悟:心即宇宙。回归到内心,心明即道明。
4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从事于学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从事于“道”,要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最后减少到“无为”。虽然“无为”,而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它所为。治理国家,经常不要勉强,到了非勉强去做不可的地步,就不配掌握天下。
感悟:在此要注意“为学日益”和“为道日损”之间是没有矛盾的,放在一起来讲的话,“为学日益”是“为道日损”的前提,不可否认不学道而成道的是有个案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人是先“为学日益”,再“为道日损”的,是在“有”的情况下损之又损,以至于见“道”的;拆开来看,我们所要学的专业性的东西是需要“为学日益”的,比如文字,你学一个两字,是成不了文的,再比如数学就更复杂了;而那些头脑里装满各种杂念的人,是要“为道日损,损之又损”才能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