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情绪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有很多心灵鸡汤情绪管理类书籍也一度认为管理好情绪就可以驾驭人生。确实是这样的吗?林老师在线上父母课堂第六次微课第一个互动问题:谁在支配你的生活呢?就告诉了我们答案。老师说无需思考,看到这个问题出来什么就是什么。确实很多同学都相信了直觉很智慧,提到了情绪。
(英)希尔维亚克莱尔说过:思想的过程是行为的开始,而支配人的思想的因素是情绪和情绪经历。
林老师讲到,情绪是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种感受和体验。(所有的情绪都来自“我以为”,我的主观认知经验,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之间的关系)很自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基于在社会生存,彼此互动关系交往中,一般人受社会价值观约束的多一些,有了很大局限,情绪在外人面前表现的还算“正常”。但是,在亲子关系中,父母无形中会被眼前的“神兽”燃起一些刺激,唤起身体而产生各种情绪,有可能还会去“掌控”孩子。我们在跟孩子互动时,经常出现的负面情绪:失望、担忧、焦虑、不满、伤心、愤懑、恼怒、自责、无助、绝望。【这些词是有负面能量的】我们在掌控的过程中无形中伤害剥夺了孩子的自主、自律、自信…等等。
情绪无好坏,任何的情绪都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不是我们觉得不好它就不会出现,当情绪该出来的时候没有出来,被压抑隔离,它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未完成事件,变成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缺口。我们可以学习觉察记录情绪体验,当我们能做好情绪管理,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才有可能允许别人,看见别人的情绪背后也有他的故事他的苦难他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当我们看见自己的情绪来源,尊重自己的表达,才有可能给到别人一个界限分明的空间。
【这节课,我们需要补点大脑结构的课:从大脑结构衍化顺序来看,大脑分为—生存脑(脑干)、情绪脑(边缘系统)、思考脑(额叶)。生存脑:是大脑最早发育的部分,掌管呼吸、心跳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并且在安全受到威胁时,通过逃跑或战斗来保护自己。情绪脑:掌管人类喜怒哀乐的大脑功能区。当一个人开心、愉悦、有成就感时,就很容易启动更高阶的大脑需求—思考、创造、付出爱等;当一个人生气、愤怒、沮丧时,整个人就被这类情绪控制,无法理性思考,甚至会退化到生存脑状态。思考脑:作为大脑的CEO—只有在感到安全、情绪舒适时,才会自然启动。】
觉察日记①:
主题:分离焦虑前后
事件过程及情绪:早上上班时间眼看着到点了,我忽然想起来女儿今天数学课需要用到的资料,老师昨天已下发,但我没有给她准备出来,我征求了她的意见,最后我们达成,利用几分钟时间我用纸笔写出来以备她用。五分钟不到,即将写完的时候,熟睡的儿子醒来了,他在卧室哭着喊妈妈…
即时反应很烦躁。
身体感觉:心口有点堵。
内在对话:哭了就是很伤心很恐惧很焦虑了,他需要我。可我这还没写完啊!天天忙乎的脑子怎么这么不好使,早干嘛去了?为什么昨天本来看到老师发了资料,还是忘了给女儿打印出来提前准备?为什么总是我一个人来管完女儿还得管儿子?老公天天倒是清闲不用管。就知道哭哭哭喊着要妈妈~婆婆还在一边说着儿子是因为没睡足,吧啦吧啦也不能帮到我什么…唉,还是得自己一个人面对。我清晰的看到我的情绪,源于惯用将注意力焦点完全放在了外在环境人物,消极被动。
当我看到了它,我极速梳理了一下前因后果:
面对共同抚育孩子督促他们成长这件事,特别是监督支持好女儿的自主学习方面,第一我希望老公能够参与进来一同和我分担,但是他基本习惯了我惯用的“全能自恋掌控”,他习惯了我的无所不能。我侵犯了他的界限,且没有正面表达过我自己的需求,所以他放弃主动权很少参与进来这是必然的结果。第二我希望女儿能自主负责,提前一天可以自行预习并收看老师是否下发学习资料,但是由于停课不停学教学途径网课的方式,我们都还没有意识到,原来的一些行为习惯需要不断更新。原来女儿会把老师在教室讲课后的要求记录在一个备忘本子里记得很清楚,但她现在忽略了需要什么调整,我们从此事看到彼此间需要更好的沟通,我有责任去帮助她自我清晰。儿子处在分离焦虑期,对于我要去上班这件事,虽然我已提前和他说过好几次,以求他慢慢适应好这个阶段,但是真正他自己面对分离时,我期望自己能做的依然是稳稳的支持陪伴好他的情绪,他的需求也是需要情绪流经过他的身体,他当下只是哭着要妈妈陪一会。
临在后作出的选择:
看到了我自己的需求,也看到了其他人。选择支持陪伴儿子情绪的释放,抱着他稳稳的让他感觉到安全,轻轻的告诉他允许他哭。等情绪平静下来后,我和他表达我自己的需求,他能够摇摇小手和我说再见了…提醒了女儿:我们从今天起,共同做好第二天的课程预习准备。和老公表达了界限感,我需要我们一起共同协作。我的时间管理需要再梳理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