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我看到了「创意产品」在正式上市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如何做验收。「验收」这个概念的动作或是组织行为是开『产品大会』,「产品大会」一共有三个功能,①验收;②培训;③全体演练。产品大会的验收标准也就是创意产品的生产标准,无论「生产」还是『验收』都要严丝合缝地按照「标准」和『方法』进行,因为标准和方法是建立在创意原理之上,一旦凭个人的感觉发挥就会偏离规律、犯错。
关于「产品大会」怎么开以及产品的验收标准。
华楠老师在课上讲道:“首先是拆书,我们把过去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创意产品,根据流水线一步一步拆解开来,一步一步推导,就好像在拆一辆汽车一样,轮子我们当时是怎么做的……这样的拆书是一个重要的培训,能够树立大家对创意流水线的信心,坚定大家使用创意流水线的意志。不仅要拆解成功的产品,加深记忆。还要拆解不成功的产品,这样就可以发现滴漏,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流程。拆书之后就进入了验收环节,其实在实行一小时创意车间制度之后,产品大会上的验收已经是第二道验收了。我是怎么验收的呢?在有流水线之前,我也经常是靠自己的经验临场发挥来验收的。事实证明这个方式是错误的。工业化就意味着,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验收环节,都必须有标准。所以我的验收也必须在流水线标准之内。我在会上讲的每一句话,我给出的每一个意见都必须依据方法,严禁使用方法之外的词。所有人坐在一起,看车间主任按照方法流程解释他的创意,然后我再上去根据方法流程跟他核对一遍。你看,我们从生产到验收都是这样,不允许临场发挥,不允许灵活运用,不允许熟能生巧,尤其是不能生巧,生巧也是一个妄念,只能从头到尾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严丝合缝、滴水不漏,这是对所有人的要求。”
这里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发是,做东西前先把东西拆了,通过拆的过程看结构和构造,然后研究每一个部分是如何生成的、它是怎么运行的。这里让我想到了达芬奇的人体解剖手稿,当我从结果层面看达芬奇的手稿中充满了细节,在惊叹、困惑这个人为什么能够看到这么多细节,并且可以全然地呈现出来的时候,其实他在记录这些手稿之前做了大量的解剖工作。对人体、建筑、事物等等,万事万物都可以运用解剖的方式进行拆解,这也让我想到「庖丁解牛」这个典故。
华杉老师在《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中讲道:“梁惠王问替他宰牛的厨师,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臣下所探究的是自然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意念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意念在活动。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这就是庖丁解牛,对事物的洞察和把握已到了穷尽的程度,传说中的一切尽在掌握,就是这种状态吧。不过我读遍史书,还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有过这种状态的,无论多么伟大的英雄,都是在盲人摸象、小马过河、卖油翁这三种状态打转。”
“对事物的洞察和把握已经到了穷尽的程度”,这句话所描绘的就是「格物致知」的状态。
华杉老师这段话,首先让我通过对应看到自己的状态所处的阶段,无论我在经历任何事情,对事情的了解都停留在「整头牛」本身的状态。从『整头牛』到「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到『凭意念接触牛』,是在多年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中,不断达到的境界。这其实也是华楠老师在前面讲道的「练习」的重要性。同时,这段话也让我看到,在达到「庖丁解牛」这个境界之前,会在『盲人摸象』、「小马过河」和『卖油翁』的状态里打转。我觉得,当自己读完《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这本书后,对整个品牌的框架有了全局的认识之后,是从「盲人摸象」的状态中里睁开了眼,但是自己还没有完整地走过一条河,也就是还没有真实地运用方法和原理,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反馈。掌握方法和原理,一遍又一遍地实践和运用的过程既是小马过河的过程,也是走向卖油翁状态的过程。这让我对接下来的侧重点有很清晰的认识。
回到本课的内容,华楠老师的讲解让我看到开「产品大会」一箭三雕的功能,首先是通过『拆书』的示范对全员进行培训,并且拆书的过程也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迭代改善流程的过程。这对于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层面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组织行为。其次是对创意产品的验收,车间主任根据方法和标准一步步地解释和展示产品生产全过程,老板也依据方法和标准核对整个过程以及成果是否达标。召开「产品大会」的过程也是全体人员一同演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领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迭代方法和流程。
在验收的过程中,我看到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点是:验收的标准要完全符合生产的标准。所有人都要在标准、方法和流程的范围内,按照标准行动,没有人凌驾于标准之上。流水线的灵活性在于在按照标准严格执行的前提下,依然出现了问题和犯错时,对问题的反思复盘,并且从中寻找出真因,并对流程进行迭代。然后所有人运用迭代后的流程再在生产中进行实践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