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享 | 视听语言 第 1 讲
课程案例:《岁月神偷》
▋ 岁月神偷
导演/编剧:罗启锐
主演:吴君如、任达华、李治廷、钟绍图
摄影:林志坚
剧情简介:
60年代的香港,风云变幻。
日子虽艰难,但鞋匠罗一家四口仍乐观积极地生活着。
不料,一场席卷整个香港的狂风骤雨,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惨遭变故……
尽管获奖无数,但《岁月神偷》在大陆名声不显。
反而它的一首同名歌曲,更被大众熟知。
金玟岐《岁月神偷》
所以,我今天给你分享的绝对是一部宝藏电影,较小众,但是剧情和画面都超棒的好电影!
赶紧收藏马住,二刷三刷走起吧!
出于对它的喜欢,我还做了一个PPT在公共课上和我的同学分享过。
今天这篇文章也基本是按照我那个PPT的逻辑思维来写的。
好在,网上关于这电影的影评没有和我内容重复的,还可以给大家带来新鲜感。
在我瞎担心的时候,我室友说:“肯定重不了,大家都分析剧情,只有你傻不拉几地给大家讲视听。”
确实,目前主流的媒体,基本都是在分析电影剧情,用有关主题、思想的独到见解来吸引观众,再联系自身经历引起读者的共鸣。
不得不说,这种效果最好,受众最多,因为剧情是相对比较好理解的东西,而大家看电影更多关注的也只是剧情而已。
我也思考过要不要也往那个方向走,但还是放弃了。
因为我相信关注我的朋友们都是喜欢电影,并向了解电影制作的资深爱好者,一定能读懂这些专业知识的。
(读不懂,私聊我教你啊~)
抛开剧情,《岁月神偷》也还有很多亮点。
《功夫》我着重说了声音,《岁月神偷》主讲影视画面构图。
但影响构图的因素有很多,什么色彩、光线、线条、动静、场面调度啊等等。
我先从最简单的角度来跟你聊聊:景别。
01
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影视视听语言(第2版)
影视画面的景别分为:(大)远景、(大)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对的,你们拍抖音的时候做作说的:“哦,给人家来个特写~”的那个“特写”就是来自这里。
一般观众只知道特写,但你看完我这遍文章,你就是知道五个景别的非一般观众了。
上图:
图源《岁月神偷》
大远景、远景: 以景物为主要拍摄对象
图源《巴顿将军》
全景: 人物全景或景物全貌
图源《巴顿将军》
中景: 人物膝盖以上
图源《巴顿将军》
近景: 人物胸部及以上位置,占画面一半以上
图源《巴顿将军》
特写: 被摄主体的局部,占画面绝大部分
简单来记:
只有景物 → 大远景
人物全身都在画面里 → 全景
膝盖及以上在画面里 → 中景
胸部及以上 → 近景
只露一个部位 → 特写
搞清楚景别的概念之后,你会发现,《岁月神偷》的画面以中、近景为主。
中、近景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交流关系,也容易和观众形成交流感。
就像我们平时和小孩子说话,你要是站着说,说一百遍他都不见得会理你。可你一旦蹲下来,跟他处于平视的时候,他就会很耐心地听你讲话。
而中近景就是取的这么一个范围,平常我们坐下来跟人吃饭聊天的,基本也只是注意人的上半身吧,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再来逐一分析一下这部影片里的其他景别。
02
远景、全景
大远景:永利街 (20分59秒)
就是他们住的那个巷子嘛,这个夜景漂亮、温馨,展现了整个街区的风貌。
远景: 罗进一离开方菲家
这个画面看似简单,但是却用了很多心思。
按照人眼的习惯,在看到一个画面的时候,我们会首先会注意到两个中心:
几何中心
视觉中心
几何中心就是正中央的那个点。它的优点直接刺激,最能吸引观众注意,缺点是除了用对称构图很难有美感。
图例1
视觉中心是按“黄金分割律“的分法切割画面,其构成的交叉点就被称为视觉中心。
图例2
视觉中心有4个,每个给人视觉冲击各不相同。
最强烈的是左上,最容易忽视的右下。所以,一般左上视觉中心用于突出强调,右下视觉中心用来表示失落、不受重视。
如图,你会发现,进一正好处在左下的视觉中心上。
处于视觉中心上,不至于让观众看不见,但在左下视觉中心,给人以失落之感。
这是他第一次到芳菲家,见识到自己和芳菲家世的差距后,失落地离开的画面。
把他放在画面的左下角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同时,这个“斜桥”处于画面的对角线,形成对角线构图,画面很美。
而画面近处的水泥地,和远处城市的夜景,形成了画面的纵深感,非常有层次。
包括下面这个全景,也是利用了视觉中心和对角线。
全景: 罗进二(小弟)从医院出来,发现怎么也哄不好哥哥,坐在东叔的水产店门口
画面中:
罗进二处在右下视觉中心,表现失落。
东叔和罗进二的两个人物间形成对角线。
东叔倒水的“动”和罗进二坐着的“静”形成动静对比。
03
特写
特写的一般作用都是强调、暗示。
特写: 方菲家打包好的家具特写(细节强调)
进一步佐证芳菲和家人将举家搬离香港。
戒指是个重要的叙事线索,出现了三回。
特写: 小弟向老爸要钱,老爸让小弟自己拿,手举起来戒指的特写
这就是故意设计的,埋伏笔,不然要钱的话直接给就好了。
特写:医院缴费
可理解为罗太太的主观视角,相当于罗太太注意到了手上的戒指没了,观众跟着罗太太的眼镜去看剧情。
特写:两手相握
作用:强调,突出情绪升华
04
二次构图
二次构图,是指在影视画面既定的画幅比例和横向的画幅框内,借助道具人为地再创作一个画框。
《岁月神偷》很多画面都用到了二次构图。
前景栅栏式构图
栅栏式构图: 进一在礼堂弹吉他(42分52秒)
用一个窗户框将罗进一和观众隔离开,产生距离感,使观众自不觉地跟着罗进一心烦。
栅栏式构图: 在北京,进一偷听医生陈述病情(73分08秒)
窗内窗外完全两个世界。
栅栏式构图: 老大得病后向窗外望(74分41秒)
像是被困在屋子里,暗示着不好的命运。
两人渐行渐远。
总结——栅栏式构图的作用:营造距离感、失落、隔阂感。
利用镜像
镜像: 鱼缸(8分58秒)
作用:介绍人物出场
镜像: 芳菲妈妈弹钢琴(37分59秒)
作用:营造冷漠、距离感
镜像: 大伯给老爸剃头(87分39秒)
这里利用了镜子,来展现两个人的交流场景,其实完全可以从侧面拍他们,不让镜子入画的。
但因为这场戏是全片老爸唯一一段和同辈人的单独交流,为了区别于之前他一直扮演的丈夫和父亲的形象,特地利用这个镜像来给观众营造一种陌生感。
镜像和前景
隔着鱼缸,两人分别前交谈(40分32秒)
体现了罗进一见识了芳菲家世后心境的变化,两人之间的距离感
05
不得不承认,《岁月神偷》的故事很感人。
这么好的电影,大家却都在一味地分析剧情,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
我第一次看《岁月神偷》是大一上课的时候,那门课叫《视听语言》。
当时的教材
视听语言:即影视所用的语言,包含色彩、构图、声音、蒙太奇、剪辑等多种要素。
老师刚讲完构图的理论知识,还剩一点时间,就给我们放了这部片子。
看了影片开头部分,我就完全被吸引住了。
当时就觉得:
我靠也太有意思了吧这电影。
后面我自己回去看,也被剧情感动地不要不要了,老泪纵横啊~
那个时候啥也不懂,完全看不出来啥,今天的这些东西都是大三的时候二刷、三刷看出来的。
可能大家都觉得我的课蛮有意思吧,上课看看电影就过去了。
还是太天真,我跟你讲,影视学院里所有课上的电影都不是白放的,都是会留作业,作业,作业的。。
这部影片,老师下课就给我们留了一个构图的作业。
我想了好久也没想出来,现在就留给你们吧:
期待你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