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长安争夺战算是落下了帷幕,双方谁也不占优势,算是持平,但唐王朝这些黄巢的老对手,各个潘镇大佬各有各的小算盘,都是人中之精,简称人精,明面儿上的总指挥郑畋虽然是个忠臣吧,但是威望能力皆有疑问,根本控制不了手下这些人。
中和元年十月,凤翔军行军司马李昌言率军屯兵兴平,但是郑畋因为物资稀缺,一个不小心对兴平军的犒赏就少了些,粮食供给也没有太及时,这倒也不是郑畋有意搞李昌言,事情就这么个事情,条件就这么个条件,郑畋也没办法。
倒是李昌言,早就有心取而代之,随后趁着士兵们有满腔满腹的怨怼,直接带兵袭击凤翔,俗话说的好,哀兵必胜,郑畋稀里糊涂就被李昌言给捉到手,郑畋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同意李昌言为留后,自己前往大后方,找僖宗去。
本来这个事儿来龙去脉很清楚,李昌言无组织无记录,拥兵自重,弄走郑畋,性质恶劣,影响严重,但僖宗这个二货又犯了混,指望着李昌言能接替郑畋镇压齐军,不敢对李昌言指手画脚,反而给郑畋一顿臭骂:“不能倾心养士,尽力恤人,以至士卒寒心。”
随后,郑畋被贬为太子少傅,李昌言被正式任命为凤翔节度使,郑畋一路上百感交集啊!卸磨杀驴来的这么快吗!随后上书称病请求免职。
僖宗这一闹,唐军关中地区最高统帅又没了。
眨眼间时间就到了中和二年,就是局势渐渐明朗,胜利的天平似乎偏向了唐王朝一方,这年僖宗正式任命宰相王铎为诸道行营都统,以太子少师崔安潜为副都统。
诸道行营都统,这是唐朝全国行营的最高长官,天下兵马大元帅啊。在这之前这个职务一直是高骈的,高骈是当时大唐国内实力最强盛的潘镇,手握重兵,又有宰相头衔,还兼任江淮盐铁转运使,那真是一手攥着刀把子,一手拿着钱罐子的实力派代表人物。
讲道理高骈是立过大功的人,朝廷也从没有亏待过高骈,国难当头,高骈应该一马当先为国出力才是应该的,但是高骈思想出了问题,功劳大了,实力强了,野心难免开始自我膨胀,眼睁睁看着黄巢一路打到长安,始终无动于衷,其实就是想隔岸观火趁机割据淮南。
僖宗丢了长安之后,几乎是一天一个使者催高骈出兵,但是高骈始终推三阻四,僖宗也忍无可忍,终于决定正式换将,派宰相王铎出马。
王铎其人曾在乾符六年以宰相身份出师江陵,结果大家都知道,被人打得头破血流狼狈逃窜,回去就被僖宗免了职,可以说是丢尽了脸面,这次临危受命重新得到了僖宗的重用,再也不敢像上次那么散漫不上心了,知耻而后勇,几天之内就把新一届的军事指挥班子组织好。
他任命周岌、王重荣为左右司马,任命诸葛爽及宣武节度使康实为左右先锋使,任命右神策观军容使西门思恭为诸道行营都监,任命杨复光为南面行营都监,任命王处存、李孝昌、拓跋思恭为京城东、北、西面都统,任命感化军节度使时溥(pu音普)为催遣纲运租赋防遏使。这些都是一直以镇压农民起义闻名的唐军将领,对起义军有着刻骨铭心地仇恨,此时齐聚于王铎的大纛之下,军事上有了统一部署,后勤供应也得到了保障,剩下的必然是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大齐政权更加疯狂地反扑。
果不其然,刚到这一年的四月,唐军就再一次地对长安展开了包围。长安东面,王铎率禁军及山南西道、剑南东川两镇兵马共三万人屯于周至,于灵感寺设置帅府。长安西面,杨复光率忠武军、沧州、寿州军进驻武功,朱玫率邠宁军、李昌言率凤翔军以及泾原军进驻兴平。长安北面,王重荣率河中军、王处存率义武军屯于渭北。长安西北面,拓跋思恭率定难军屯驻渭桥。
这时候的黄巢,形势对他很不利,此时距离他进入长安已经一年多,后勤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
长安作为唐朝的首都,人口稠密,粮食供应本来就十分紧张,要靠漕运山东和江南一带的粮食来维持其庞大的军政机构。而此时黄巢带着的几十万大军处于唐军的军事封锁之中,使大齐的号令不出同、华二州,再加上农耕俱废,输赋无人,粮食问题就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当时不仅仅是齐军的普通士兵,就连齐军的高级将领也受到粮食的困扰,韦庄曾在《秦妇吟》一诗中对此时齐军的情况有过形象的描写“四面从资多厄束,一斗黄金一斗粟。尚让厨中食树皮,黄巢机上刲人肉。东南断绝无粮道,沟壑渐平人渐少。六军门外依僵尸,七架营中填饿殍。”可见其粮荒的程度到了多么的严重的地步。
当时齐军士兵多以树皮充饥,或向唐军购买死人为食。唐军中便有人抓来山民卖给齐军,以肥瘦论价,高者价可达数百缗(一缗等于一千文)。在这种情况下,齐军本来应主动撤出长安,另辟战场或能保军,但黄巢贪恋长安城内的繁华,始终不肯撤走,这明显就是一种自掘坟墓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黄巢试图通过军事手段对此不利局面展开突破,先后多次派兵主动出击,以求打破唐军形成的包围圈。然而他的士兵连饭都吃不饱,又哪来的战斗力可言?不但打不破唐军的包围,还屡次为唐军所败,最后只能是被动防守。然而,这种局面还没能维持多久,就有一个更大的打击向黄巢袭来,他的心腹爱将,同州防御使朱温投降了。
Ps: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河东守捉朗将以史实为依据,用轻松有趣的小说笔法详细讲解五代十国这段纷杂的历史,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