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南明弘光朝廷做了一件貌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将明孝宗朱祐樘原配皇后张氏的谥号,由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改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简而言之,原来是孝康敬皇后,现在变成了孝成敬皇后,因为那个“康”字,犯了讳。
这就奇怪了,孝康敬皇后崩逝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距离崇祯十七年已经有百年之久,怎么突然就犯讳了呢?其实道理说出来也不复杂,当时弘光帝朱由崧为了争取江南地主文人集团的支持,恢复了朱标、朱允炆父子的皇帝身份。当年朱允炆曾经追尊其父懿文皇太子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其嫡母敬懿皇太子妃常氏为孝康皇后。
再加上包括朱由崧在内的大明近枝宗室都不是明孝宗的后裔,自然改起孝康敬皇后的谥号起来毫无心理压力。而且说实话,常氏身为大明王朝第一位皇太子妃,不但身份上高于孝康敬皇后张氏,而且要不是因为她的早逝,只怕朱由崧的祖先永乐皇帝朱棣也没有机会造反成功。
和皇太子的娃娃亲
常氏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当时的义军大将常遇春长女,生母蓝氏。常遇春,怀远人,在至正十五年六月渡江攻打太平府一战中,为朱元璋立下大功。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又是常遇春击败了封锁江面的元将蛮子海牙,彻底打通了江南义军与江北家属之间的联系通道。朱元璋兴奋之余,给刚刚出生的长子朱标以及常遇春的女儿之间订了一门娃娃亲:“上以义兵刬群雄定天下,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实为开国元勋。女曰某,与储皇同年。爰自襁褓,即结姻好之约。”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常遇春以平定张士诚的功劳进封鄂国公。当年十月,和征虏大将军徐达一起率师北伐。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金陵登基称帝,国号大明,改年号为洪武元年,当天即立吴王世子朱标为皇太子。
洪武元年(1368年)年底,朱元璋命礼部官及翰林诸儒臣议定皇太子、亲王及士庶婚礼章程。此时北伐明军形势一片大好,朱元璋就等着常遇春得胜归朝,然后安排朱标的大婚典礼。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初七日,鄂国公常遇春在班师途中,竟然在柳河川(今河北省宣化县东北盘场常河)暴卒,年仅40岁。消息传回南京,朱元璋悲痛欲绝,诏赠常遇春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
按照礼仪,常氏作为未嫁女,应该为常遇春服斩衰三年,实际约为二十五个月除孝。这样算来,常氏和朱标的大婚日期不应早于洪武四年(1371年)八月。不过考虑到二人的年纪,朱元璋最终在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册封常氏为皇太子妃,算是严格遵守了他和常遇春昔年的约定:“辛丑,以皇太子将行婚礼,先期告四庙,各用犊一。祝文曰:‘深荷祖宗积德,福延后嗣。今长子标年已长成。谨择今月二十六日与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婚,敢用祭告。’”
这场大明开国以来的第一次皇家婚礼,自然足以垂范后世。皇太子身着九旒冕九章服,皇太子妃戴九翚四凤冠、身着九等翟衣。而在出行工具上,皇太子乘坐金辂车。皇太子妃则放弃自古以来的厌翟车,改用凤轿,也算是朱元璋的一大发明。至于皇太子妃的金册、金宝,大小尺寸都和皇太子相同,册文上写:“昔君天下者,必重后嗣。为烝民主,皆选勋德之家贞良女子以媲之。朕子标年已长,以尔常氏,实朕功臣开平忠武王长女,相结为亲。今吉日在期,所宜先正其名。特以册宝,命尔为皇太子妃。尚其思尔父勋,敬慎内仪。相以正道,用永于家邦。”
宠妾灭妻?不存在的
常妃的弟弟常茂也是手握实权的郑国公。常妃的舅舅蓝玉,更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军界新星。更何况常遇春虽然已经去世,但其在军中的嫡系部下何止数千上万人?这样一股力量,无论是朱标乃至朱元璋都不会掉以轻心。不要忘了,秦王朱樉的次妃侮慢正妃,被朱元璋直接赐死。秦王次妃邓氏,开国六公爵之一卫国公邓愈的嫡长女,秦王正妃王氏,王保保的妹妹,吕氏一个小小的太常司卿吕本的女儿,也敢让太子宠妾灭妻吗?
其实换个角度想,如果朱标真的宠妾灭妻,那常氏既然受到长时间的冷落,想必也不会有子嗣吧?那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根据常氏的圹志,这位太子妃和朱标之间一共生育有二子二女。
常氏长子朱雄英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十月二十七日,则受孕时间为当年年初,距离二人成婚已经过去了近三年时间。考虑到当时宫中吕氏大概率尚未入宫,只能解释为朱标和常氏二人经验不足吧。
常氏次子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初九日,受孕时间为当年二月左右。这样算的话从洪武七年(1374年)十月底,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二月,这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面,常氏还为朱标生了两个女儿。换句话说,自从长子朱雄英出生之后,常氏又在四年时间里生下一子二女,几乎不是在坐月子,就是在怀孕。这样的频率,说明太子和她之间的感情没有任何问题。
太子妃之死的巨大影响
朱允熥出生以后仅仅过了十二天,大明王朝第一位皇太子妃常氏薨逝,年仅24岁。从常氏五年生育二子二女来看,她的身体素质应该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她的薨逝大概率是一场意外,可能原因是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并发症。
常氏薨逝后,朱元璋赐谥敬懿。另外按照礼制,朱元璋和马皇后只需要素服,朱标需要服齐衰一年,皇嫡长孙朱雄英则需要服斩衰三年。“庚寅,皇太子妃常氏薨。上素服辍朝三日,中宫素服哀临,皇太子服齐衰。葬毕,焚于墓所,常服还内。皇孙服斩衰,置灵座傍,遇祭奠则服之。诸王、公主服如制。”
通过对于常氏生育时间线的梳理,应该得出一个结论:她和朱标之间的感情应该相当不错,毕竟也算是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朱标的政治能力绝不在他老爹朱元璋之下,他怎么会做出宠妾灭妻这种让常家还有蓝玉等军方首脑心寒的蠢事呢?
但是常氏的早逝,确实对明初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只要她活着,朱允炆的身份永远都是庶子,那他就不可能成为皇太孙。如果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熥,那常氏作为将来的皇太后,朱元璋自然不会去杀掉她的舅舅蓝玉以及弟弟常升。这批人不死,燕王朱棣就不敢造反,大明的京师就可能一直在南京,这对于明朝来说究竟是福是祸,恐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