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段话:BY紫娟
"当你想拯救一个人的时候(在能量上),请你一定要先回头看看自己内在有没有你想要拯救的那个部分。
先去把自己内在的那个部分安抚了、照顾好了,再去当拯救者。"
我看到他没有把自己理得清楚,然后盲目去拯救别人,这个过程可以得到什么呢?满足虚假自体的力量——催眠和洗脑的传销里常用的人头数量作为自己的力量之源,经常回到家之后,传播负面信息,什么堕胎啊,死亡啊,……巴拉巴拉,这是别人的选择,原来对方没有梳理好,然后借用我的嘴巴表达他的内心,而我呢?他呢?
每个灵魂都有自己的选择,有些事,可以影响。
我们只能影响对方,生命影响生活而不是改造对方。
在他的身上有英雄救美的拯救者情节,还喜欢投射到别人身上 把他人当作弱者一样,衬托对方的高尚和突显渴望被需要的价值。
还有,我提倡爱与自由,平等与规则,是基于孙瑞雪的教育学的研究,不是个人创造的。
自己书没有读几本,却喜欢瞎定义把自由等于放纵。我从来没把自由等于可以伤害别人。只是就事论事,事和人是分开的,论事不论人,事是方法得当,核对确认。
本质上,自由不等于放纵,爱不等于没原则和底线,需要考量是否利人利己,出发点是什么。
和家长表达"爱和自由,平等与规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我管他们都这样了,如果我不管他们,那还得了,……那无法无天了
呵呵呵,看过猫抓老鼠的游戏吗?看看走地鸡的价值吗?孩子需要被信任,早期需要依赖关系,之后是独立探索时期……不能颠倒的,不然是越管越蠢。
还有孩子小的时候,先学会阅读,之后再看手机,精选内容。
少看电视和手机,这是被动输入,而不是主动创造的体验。
关于越管越蠢,怎么理解?
你尝试观察一下,一个严格的班主任管一个班,之后换到没有人管民主的班级,孩子的成绩肯定下降的,因为内驱力被破坏了,变成为了别人的期待,为了……
(于是,我们总结了风水轮流转,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这样的现象和经验的信念。(如果你有,忘记这些限制你的信念)
这些信念的产生是因为你把自己的价值投射给别人,快乐的按钮投射给别人,幸福的选择投射给别人……
这一切都是你教会对方的,没有你的允许,对方无法伤害到你。
如果对方伤害过你,可能是之前好几次伤害而你没有反对或者回应)
如果你做的事情,不是心里喜欢的事,那是谋财害命。你谋别人的财 害自己的命。
我们喜欢把关注点放在别人怎么想,别人的反应上,如果通过这个来确认自己,这个是非常笨的做法,而是越是迎合越得不到对方的尊重。
如果对方是我们的客户,建立前提——产生契约关系,那么我们倾听对方的需要,是否在范围内能够满足,怎么协调和解决?需要什么条件?
如果这个没有解决,即使我们的物质水平上升了,我们也不容易感到开心和幸福。
还有,倡导自由和爱,不等于什么都不管,什么都给。
正如教育家卢梭所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没有界限和原则的慈母多败儿,如此能理解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