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63
很多人或许都问过一个问题:“我难道一辈子就这样吗?”尤其当人身处低谷的时候。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有当前的处境和心境?
我为什么会过着现在的生活,心情极差、焦虑,生活一团糟,对一切都不满意,活成了自己都讨厌的样子。
看了约翰·史崔勒基的《重返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我也对自己的人生和处境,有了一点点思考。
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个梦,有的人可能早早都实现了,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追梦的路上,还有的或许不知道自己的梦是什么,我相信最后这种人很少。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那么人活着的意义也是一样的:享受追梦的过程。
作者在10年之后,重回这家咖啡馆,在这里他遇到了陷入人生迷茫的杰西卡。她就像许多人一样,有着体面的工作、拿着令人羡慕的薪水。
可她的内心早已迷失了自我,华贵衣物下,包裹着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生活之余,找不到一丝快乐,甚至连怎么玩耍都忘了。
后来在作者和凯西、约翰、艾玛的带领和教授下,再次找回荡秋千的快乐,学习冲浪,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快感,找回了自己的初心。
微不足道的冲浪,都可以小见大。首先是选择一道浪,相当于我们选好了人生目标,也就是自己存在的人生意义;接下来,调整好自己和冲浪板的方向,去追浪,相当于我们为了达到人生目标,不断调整自己,开始划水,时机到来时用力滑;最后就是站板乘浪。
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不断调整方向。比如你的想法、情绪、健康、行动都要为你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包括动身去某个地方,获得你想要的体验;把自己放进队的环境或人群中,你就会获得可能成功的机会。
许多有梦想的人,迟迟不肯为梦想而采取行动。那他就只能永远在欣赏别人的成功。我们要做的是去真切的享受人生,享受当下,享受成功的美妙过程。而不是,时刻做好享受的准备。
在蔡崇达的《皮囊》这本书中,作者写到:在自己刚好到了要思考、确定自己如何生活、确立生存目标的时候,因为家庭影响,就逃避了回答这个问题。他没有回答,不代表问题就解决了,或者消失。
他一直疯狂工作,不让自己先下来,更不让自己有思考的时间思考:自己要怎么生活、真正喜欢的是什么、真正享受什么?不敢判断人生,也把握不住自己的人生,一直逃避。
直到生活和工作都出现了问题,任何一点压力或工作的变动都使他脆弱,任何一点波动都让他恐慌。和朋友聊天后,朋友让他好好想想,怎么生活,怎么享受生活。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它确实存在,你不回答,它就会一直追问下去。你不回答,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
想通了这个问题时,他赶紧给好朋友打电话。想和他聊聊,他们要怎么享受生活,什么才是他们最应该珍惜和最珍贵的。在这之前他挂掉了好多次这个朋友的电话。可第二天早上,传来的消息是,这个朋友猝死。作者的后悔和自责,都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从父亲生病开始,他一直忙于在外兼职赚钱,还想着要带父亲出国治病。以为这样就能让父亲幸福。当他看到自己给父亲的唯一一张照片,被他摸到都已经发白的时候,他才知道,是自己错了。原本自己很轻松,就可以给父亲的东西、最好的东西,被自己亲手掠夺了。
我想这最好的东西,就是亲情、就是陪伴。病人是孤独的、脆弱的。父亲又是沉默的,或许他在失眠的时候,对儿子的想念是蚀骨的,但他也要埋在心里。
“子欲养而亲不待”,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了。作者买了一块极好的墓地给父亲,用以安慰自己,弥补自己对父亲的愧疚,但有的东西,错过就是永远,尤其是无法弥补的情感。
懂得了这些,作者开始试着理解每个人,唯恐它们都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来不及,就以从自己的生活中退场。
这两本书,让我的感受不至此,还有很多人生哲理。
但是现在我要做的,就是选择好目标,活在当下,享受当下;而不是等到失去了,才学着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