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倒下了,但实际上我们都想成为她
1
我本身就不用说了,就我所接触的大部分针对高校学生的公众号来说,其实都在分享一些有关校园、职场、家庭的日常杂事感想,当然要是论煽情和毒舌,当然没有咪蒙的文笔来的激情,但是每一个或者说大部分自媒体人都在以咪蒙作为标榜,因为都知道越是煽情的文章就越容易的到点击量,越是说出你内心的想说(爆粗)的话、越是容易让你打破常规的文字,就越容易的到大家的认可。
“我不认识你,但是我懂你”
其实咪蒙也只是做出了大家不敢做的事情,说出了大家一直不敢说的话,这些话对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有些人嗤之以鼻,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感觉很愉悦。
喜欢她的人,认为她一身浩然正气,奉她的文章为人生指导手册,每日拜读。
不喜欢她的人,认为她动不动爆粗,戾气重,视她的文章为毒鸡汤,嗤之以鼻。
其实写文章本身就是想要达到读者共鸣,引起读者的感同身受“嘿,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耶”。
咪蒙的文章当然也不单单是这个,她也满足了大家的「窥私欲」,到底努力学习能够修得正果,一直做“好人”到底可不可以得到“善报”,到底一个实习实习生能不能一直只做倒茶的工作,跟“贱人”撕破嘴脸会怎么样(《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
更何况“三xing”的东西一直都是大家喜欢的,似乎这本身就无法调解,拥有高大上的上流文化本身就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在传播学历史里面,从古典书籍,大概是从电视时代就开始了,不需要学习的光怪陆离的产物,一直深得“人心”,每个人都想逃避学习那些「烧脑」的事情,如今娱乐节目的收视率本身就高于严肃性节目,当然某新闻lianbo除外。
我是很少研究关注咪蒙的,也只是每次她上大新闻的时候,我就会留意一下,每次她上新闻通常都没有好事,所以搞到对她的印象变得更差了,可以说,我对她的印象都是来自媒体的抹黑,因为一旦我认定他是不光彩的,我自然而然汇过滤掉她的正面消息(什么,靠标题的自媒体也能够吸引到这么多流量?)
所以,但我需要为她说好话的时候,她的“正面”形象逐渐多了起来,在我所认为咪蒙一直都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才得知,其实我真正阅读咪蒙文章的次数屈指可数,所以对他的偏向行可想而知。
2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尝试去翻阅她之前的文章,果然像一个文章上面所写:
在咪蒙的文章中,有很多和“性”相关的标题,这些标题往往直白露骨,让人产生联想,有想要点击的欲望。
当然,在江歌案件中,她的言论“理所当然”作为最为激进的讨伐声音,当然也有干预司法独立的倾向,人们最为容易煽情,尤其在这个大学本科率还不足、司法制度还不算是完善的国度,人们通常通过抱团的方式进行前进。我是 反感 这种舆论审判的行为的,而且还是通过博眼球来提高知名度,但我认为这不是置于她「死刑」的原因,毕竟和「某度」比起来,她恐怕还远远不及,我这不是为了帮她开脱,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媒体被人为操作导致影响司法独立的现象很多,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2018年的 「昆山反杀案」 以及最近的「见义勇为反被诬陷」的舆论事件,都是通过舆论的关注才会得以曝光使得当事人守得云开见月明,具体的事由我们当然要尊重法院审判的结果,但我们要认识到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是死板程序?还是惩恶扬善,保护无罪的人。基于本能,我们往往通过媒体的全面报道来关注事件的进展,不由自主的就会声援无罪人士,谴责犯罪嫌疑人。
扯远了,对于咪蒙的文章而言,我们还是需要关注她主要的文章:标题党,我直接引用网上文章的分析然后我再查阅原文:
我们来看看这几份名单(来自:付晓萌——研究了咪蒙的100+篇文章后,发现了这些秘密......)
《“在欧洲,有人把手伸进了我的裤子…”》
《结婚多年,原来我才是小三》
《有一样东西,比男人的尺寸更重要》
《大过年的,总要做点少儿不宜的事》
《有话好好说,你先把衣服脱了行吗?!》
《她83岁还有性生活,你呢?》
《世界上只有一种男人,绝对不会出轨》
《陈思诚:北京爱情故事之后,是上海3P故事》
《“正室要像小三一样活着”》
《我们的爱情,是睡出来的》
《三围是检验真爱的唯一标准》
在咪蒙的标题里,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性才是。
那么,咪蒙的文章就真的如标题一般火爆么?
非也。
当看到《结婚多年,原来我才是小三》这个标题时,你可能已经脑补了N多正室和小三之间的撕逼故事,抱着好奇的心态点进来后,你看到的是一个关于妈宝男的故事,同事闺蜜的老公是个妈宝,她老公和婆婆的关系过于亲密,使她感到自己像是一个第三者,文章的核心主旨是劝大家一定要远离妈宝男。
当看到《有一样东西,比男人的尺寸更重要》这个标题的时候,你的眼球可能被男人的尺寸吸引了,于是你点了进来,但是,你看到的却是一篇讲一个男人的人品有多重要的文章,文章最后还拐到广告上去了。
这不算夸张的,毕竟以上这些文章多多少少也算是和两性相关了。更夸张的是一些严重和正文不符的“性”标题。
《“在欧洲,有人把手伸进了我的裤子…”》讲的是咪蒙团队到欧洲旅游期间的一些趣闻。
《大过年的,总要做点少儿不宜的事》讲的是春节期间聚会玩什么的,内容取材于网友的故事,属于纯搞笑类的。
《有话好好说,你先把衣服脱了行吗?!》讲的是春节期间聚会怎么打扮会更引人注目的 ,内容同样取材于网友的故事,也是属于纯搞笑类的。
这是咪蒙取标题的套路之一:不管什么类型的文章,标题都要努力地向“性”的方向靠。即使文章本身和“性”没有什么关系,也要努力使其产生联系。
当然,你看完文章后,会感到自己被标题骗到了么?
不会。因为这个时候标题已经不重要了,标题的使命就是吸引你点进来,你点进来的一瞬间,标题的使命已经达成,至于你能不能把文章看完,就是正文部分的使命了。
简书上的一位作者摇小灰文章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文章读起来感觉特别痛快,能把我的感觉,用我能听明白的话说出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有个回答是这样的:因为ta们表达了你早就隐隐明白却怀胎三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却因语言组织能力或因环境无法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事实……如同一个哑巴总算遇到手语翻译,如同便秘十天终于通畅……你感觉找到了知音,找到了组织,你原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独一无二的傻瓜痛快,酣畅淋漓,爽,恩就是这样。
作者:木吞吞
链接
//www.greatytc.com/p/cc056bfe4774
最后我想发出疑问:
咪蒙改变了什么?
好像也没有改变什么
有了她之后,我们的文章走“标题党路线”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有了她之后,更多的公众号也开始走“主打家庭、职场、情感”的路线?
那么
没有她之后,我们的心灵鸡汤文会消失吗?
没有她之后,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再有“贱人”了吗?
没有她之后,就可以保证再也没有微信公众号流量爆款?
这些答案,留给时间证明
“我不喜欢咪蒙,但是我不支持封杀她。”
引用:
1.简书:木吞吞
2.付晓萌——研究了咪蒙的100+篇文章后,发现了这些秘密......
3.图片来自网络
后记:
我觉得这次的咪蒙注销不一定是自主注销,当然这只是我习惯性「阴谋论」的推断,因为没有人会放手这么大的现成公众流量,而且从她之前的小号发的声明来看,他认为他没有 造谣,坚持认为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是真实事件,这点看来它是由做出反抗的,对于是什么原因我们不由而知,要是说转移注意力然后东山再起的话,那就由得她吧,她的的生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