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陌生,我们习惯性地自以为是,很多时候这种自以为是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可那些被自以为是的人,却常常因此而受到伤害。外人眼里的程序员世界亦如此。
浊有幸入于程序,于今五载,经验无有,人品更劣,不敢好坏评判于同行,只得撰一小文,自娱娱他。
就我日常的接触而言,普通大众对程序员的印象大抵有三种,一者种修电脑、攒机子,折腾各种电子产品的,二者不修边幅、衣衫褴褛,头发可以三周不洗的。三者赚多话少死的又快的宜嫁品种。
先说第一种修电脑流。这是大众对程序员的误解。绝大多数的程序员都反感被人理解成是“修电脑的”,被误解的次数多了,进一步会反感给人“修电脑”。对于大多数程序员而言,他们解决电脑硬件问题的能力仅限于擦一下内存条上的灰然后关机重启,并不比普通人强多少。这一点是大众没有意识到的。
虽然因为职业的缘故,程序员对电子产品常常抱着巨大且具有破坏力的好奇心。他们也常常能接触到最新一代最酷炫的科技产品。可这并不表示他们有修复这些产品的能力。
在大家的惯性思维里,用着电脑多少也会修电脑吧。可实际上就像开飞机的基本上不会修飞机一样。电脑上的零部件大多是高精度高复杂性的,若是坏了,除非是那种很简单的断了根线之类的毛病,否则修还不如买个新的。
第二种不修边幅流。这基本是事实。讲真的,我从入行以来没有遇到一个精致打扮自己的程序员。大多数属于那种有衣服穿冻不着就行的人,少部分属于那种头发三周不洗,蓬头垢面类型,毫无疑问,不才属于后者。
不才个人觉得,这和程序员的特性有关。原则上,编程是对智力的挑战(现实里,加班是对体力的挑战)。当一个人全情投入到智力的挑战中时,其对外界环境的关注自然容易降低,久而久之怎样方便怎样来,久而久之不修边幅。(你看,我竟可以把懒说的如此清新脱俗。)
第三种赚多话少死又快的宜嫁品种流。这大概是事实吧(泪流满面)。程序员工作的环境是寂静的,基本不说话,基本一天坐到晚,基本接触不到同事以外的人。哪怕是周六周日,许多程序员们如果不加班的话,他们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可能是睡懒觉,可能是打游戏。外遇程度微乎其微。
可以这么说,是程序员选择了编程,选择了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相对简单的存在着。
近来随着互联网风潮的席卷,程序员文化越来越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谈笑与段子中。一来是程序员本身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构建者,不可避免的将自己本身的特质扩散给大众。二者是程序员本身的性格特质与众不同,让大家好奇,想要去了解。
可就像文首所提到的一样,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自以为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事物。然而,理解一个事物可以有很多层次,有深有浅,有对有错。想要不陷入偏见之中,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永远也不要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永远保持着谦逊吧。
以上,是我个人对自己的训诫。
个人浅见,不成参考,诸多细节,恐难详考,但作拙砖,以引美玉。
化浊 2016-11-4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