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业力管理》这本书,作为《当和尚遇到钻石》的续篇(听书名很有趣,其实我还没有看),讲的是如何运用这些古老又科学的规律——业力法则,成全圆满的人生。
书中的一些观点很新颖,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到底是什么呢?
业力管理法则一:停止无用功
一切失败皆源于曲解——《生命之轮》
书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讲的,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竟然已经习惯于生活在这片不确定的海洋之中。静静的承受着,像骡子一样在它的车轭受苦,步履蹒跚地一路跋涉,直至我们死去,我们永远都生活在不确定中,永远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这是什么生活啊?古老的经典中说,有一种情况可以让一个犯人绝不越狱,那就是如果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牢狱里。我们的牢狱就是对所做的事情是否能成功的不确定,让我们一起打破牢笼吧!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永远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成功,害怕多半是因为对于未知的恐惧,假如被拒绝了怎么办呢?假如一切这都是徒劳,怎么办呢?假如Ta不喜欢我怎么办呢?
啊,人生就是一场概率游戏啊,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本身,所以何必再要困在害怕的牢笼。
"业力管理"法则二:找到原因背后的原因
“彼起,故此起。”——佛陀
“业”才是“真相”,“业”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就像大地母亲承载着世上的万物,它支撑了楼房,让树木生长。“业”是原因背后的原因。
就像巴西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就像恋爱中吵架的情侣,你以为他不爱你,实际上他只是因为喜爱的球队输了一场比赛。如果不能跨越表象,等待我们的永远将是徒劳。
“业力管理”法则三:认定你的事“业”伙伴
‘业’的第一定律说,不论你想得到什么,你必须首先帮助别人获得它。——宗喀巴大师
“业”是我们为他人所做的一切,因为除了极少数的情况以外,“业”只能通过他人的反弹,在我们的意识种下种子。这就是为什么古老的智慧经典常常将“业”比作回声:如果你站在海边,就算你割破喉咙也不会有回声。要想听到回声,最好是找一个有很多面内壁的山洞,他人就好比是一根棒子,我们用它来把“业”的种子塞进意识的土壤里。
这就是回声效应,也是“业”的运作原理。让我想起一句话,当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种善因,得善果。
所以说想要成功必须得帮助我们的事“业”伙伴全部获得成功:同事、客户、供应商、世界。总之,在我们交往半径内的所有人,不带附加条件的支持对方获得成功,成功就会属于你。
真的是这样,但凡社会上影响力有成就的大咖们,也都在尽力支持、成全、成就身边的人们,自我身心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统一。
业力管理法则四:从我做起。
你我之间的界限是人为的。——寂天菩萨
如果发生在我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我曾经对他人做过的事的回声,那么你就是我。
当你打破了自己和别人之间的界限,不再认为他们跟你无关,那么全心全意帮助别人获得成功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当你放下了自我的边界,为每个人的成功努力,那么在你的生命中,你将第一次和宇宙法则达成和谐,你将第一次与那股创造万物的能量同步,尔后,自然而然的你就会感受到一种深层的平和与满足。
作者们认为,作为“业力管理者”得保持身体、精神、情绪的健康,构建强有力的业力管理世界观,强大的精神系统。
为此,建议必须执行七点计划:练习瑜伽、开始冥想、遵循个人道德准则、不断学习、服务、巧妙饮食、休息与放松。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这个境界想说真的是太高深了,这业力管理的世界观说白了就是一种利他精神啊。可是谁的人生可以活得像本教科书一样呢,知易行难,成长的道路注定要对抗天性,在红尘中修心,路还很漫长…
业力管理法则五:停止做决定
非此,亦非彼。——龙树菩萨
因为决定只会滋生更多决定,关键并不在于做哪种决定,任何一种决定都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业力管理法则六:装好订书针
业的第四定律说:有因必有果。——宗喀巴大师
只管去做,任何才华在行动力面前不值一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一种行动会落空。
业力管理法则七:乘着问题飞跃巅峰
问题即出路。——波托瓦格西
业力管理法则八:“业力”再投资
“业”被用尽即死。——世亲菩萨
如果你能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头脑清醒的忙碌,并在必要的时候停止忙碌-让自己去梦想和创造,这样一来你就会在业力管理中获得百试不怠的成功。
值得二刷的一本好书!关键在践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