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玮
我是陕西省西安市人,知天命的年龄,今年春节由于新冠疫情宅在家中,开始关注阳明先生和他的“心学”。幸运的是在喜马拉雅上聆听到刘老师的音频,随后加入了“老刘说心学”这个正本清源的大家庭。
从3月份入群跟随刘老师开始正式学习心学,到现在已经整整两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采取通读《传习录》原文、跟群上课、诵读和静坐等方式进行了学习,下面我把具体的情况做一总结。
首先,我通读了《传习录》全本。开始看的时候是逐字逐句的研读,因为才接触心学,遇到不少的阻力,像一些词语非常陌生,句子读起来比较拗口,看了几天就出现烦躁情绪。一次听音频,刘老师讲第一遍可以先通读一下,了解《传习录》的大致样貌,于是我就不再拘泥于个别字词,开始了通读。由于我大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工作后也一直和文字打交道,就比较快地熟悉了《传习录》的语言风格,慢慢读了进去。
通读过程中,我仿佛在上篇看到:聪明睿智、意气风发的阳明先生正在对学生讲学,讲的人妙语如珠,听的人茅塞顿开;中篇的阳明先生好像是一个沉稳的中年人,自己开创的“心学”已经是一颗珍珠,此时正放射出光芒;下篇的阳明先生似乎已是老年,想把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更多地为世人带来光明,但病痛让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竭尽所能地指导学生……阳明先生提出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思想仿佛打开一扇窗,让我换个角度看事物。就这样,第一遍很快读完了,现在已经开始对照刘老师的书进行逐字逐句精心研读。
二、跟着学习群上课是一种常规、行之有效的方法,像在学思践悟群,就可以跟着刘老师每周上两次课;此外,我所在的37群清音同道和35群余俊同道,每周都组织群里学习《传习录》章节,他们通过逐字逐句讲解、听刘老师音频、同道分享并解答问题等方式,对我这个初学者引领意义很大。
三、说起诵读,我感觉对学习古文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开始几天我也是随大流跟着每天诵读,后来发现,自己再看《传习录》诵读过的章节会非常轻松,对诵读就渐渐养成了习惯。作为一名诵读群的志愿者,我的初衷一是为大家服务,二是想借此机会督促自己跟上大部队,以读促学,事实证明我的目的达到了,在诵读群里不但结识了许多爱学习、爱诵读的同道,还为自己理解《传习录》打下了基础。
四、要说经过努力还没有进展的就是触摸心体这个事。关于静坐触摸心体我是用了心的,读了很多同道的文章,留意群里子晴、小苏、龙羲等同道分享的方法,虽经各种尝试,可始终效果不理想,可能时机未到吧,不过我不气馁,还会再坚持下去的。以上四点是我这两个月来的学习情况。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两点收获:
一是学习了“岩中花树”这一章后,我明白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并把这一理念运用在生活中,逐渐让自己减少关注与己无关的人和事,降低引起自己注意力涣散的“物”。比如把手机浏览器的主页设置成简版展示,关闭消息推送,避免一打开浏览器就跳出一堆讯息;清理了微信,取关不再看的公众号,删除了一两年都没说过话的微信好友……总之,力争把有限的时间和心力花在对的“物”上。
二是明白了“中庸之道”让我的纠结减少了。说起中庸,我以往是完全不理解的,以前在工作中我凡事要求做到尽善尽美,好比是100分的考试卷子,如果得了99分,就会感到遗憾,心里头别扭。可是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凡事要求完美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自从听了刘老师讲解中庸之道,我才明白,所谓的中庸,是不让自己的行为落在过的一侧,比如十分激进;也不让自己的行为出现在不及的范畴内,其余的在这两点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称之为无过无不及,也就是中庸。要选择哪一点是由具体人按照自身不同的天性自行决定的,中庸之道其实是一条赋予了人们最大限度的自由之路。我本人明白了这个道理,感觉一下轻松了不少,做事情纠结减少了,当然要想完全去除还需更加努力。
阳明先生说,做学问要盈科而进。今后,我会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在各位同道的帮助下,从基础上用功,踏实认真的学习心学,相信终有一天会豁然开朗,获得不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