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新出了一本书,叫做《我懂你的知识焦虑》。然后你买了,看了,会说:“嗯,说的真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你也是只做了一些无用功。
我相信既然是定了得到专栏的用户,一定早已懂得,现今的社会,更重要的是认知而不是知识。可是,为什么感觉看了之后还是感觉没有信心呢?或者说为何还是迷茫呢?用罗胖的话说:“这并不是能力或者知识的问题,迷茫是因为你一直在从想法到想法考虑事情,没有回归到具体的事。”可到底具体的指向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第一:用具体的思维来运营关系。
我们从得到这个产品和其他做内容付费的不同举例说明。“内容付费”这个话题应该是由罗胖和得到引起来的话题吧。直到今天依旧很多的新老手还在谈论是怎么抓住“内容付费”的风口?但他们不知道,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内容付费的风口。难道一直都在做内容的媒体、教育、出版业到现在才遇到风口么?真正存在的只有知识服务的风口。那什么是服务呢?做内容和做知识服务之间的区别就是服务的本质。即服务是找到服务者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来提供高价值的事情。因为真实世界存在的是我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东西。
而经营关系的本质是具体。我们从如何在恋爱中正确的和女友沟通入手解码这个点。就像我们去和女孩子搭讪的时候经常会被女孩子问道:“你为什么想要认识我?”一般男孩怎么回答:“因为感觉到你狠漂亮。因为感觉我们以后会有机会发展等。”这样的回答基本要到微信号的概率很低,因为他们忽略了女性思维:女性在沟通的时候永远都是指向时间上的当下,而不是指向未来或者过去。而刚才的那两个回答都是一种男性的目标思维,是考虑未来时。你不如这么回答:“因为我刚才看到你,突然感到心动,怕后悔所以过来。”这么回答至少不丢分。或者有时女孩子问:“你之前有几个女朋友?”男生通常这时立马回想应该回答有几个最好,太多了花心,太少的显得没人要。这些回答都不好。因为你看,这里涉及第二个女性思维的特点:女性更指向人和人的关联,而男性思维依旧指向目标。女生要的不是那个数字答案,而是你对她的关注程度,你和她之间的关联。你不如避开她这个问题,告诉她“只爱她一个,别想其他的影响我们。” 那你有没有发现这两个例子当中体现出的具体性在哪里呢?就在于男性的思维更多的是追求效率和结果。为何呢?从演化心理学来看就是因为古代的男人要打猎。要养家糊口。他们关注的是今天有没有打到猎物,,要腾出脑袋的带宽来思考如何打猎。而这背后恰恰就是抽象的思维。是不是回到主题上了。我们所受的教育也是,我们学习数学、公式等就是为了对世界进行抽象的理解。把复杂变得简单。而女性在家里缝缝补补照看孩子,做的事情就是融合关系。那变简单的思考不好么?不是不好,只是在今天这个关系的时代已经力量不足。具体的力量越来越重要。我们举例解释一下?比如以前我们写文案都是希望写的文辞华丽,简要,用抽象的词语进行概括。但那起不了作用。真正好的文案是对用户感受的设计,那必须回到具体的场景。再看罗永浩的成功,他就是成功在具体上,他的一个个具体的事例将你的情绪具体到他一个人身上,你会感到一些温暖。
现在,互联网行业有个职位叫做运营(活动运营、产品或者内容运营等等),但没多少人说的清楚自己的这个岗位。其实,运营就是一切帮助你的产品和用户建立起关系的一切手段。而所有融合关系的行为都是在一个个具体的事情中呈现。看吧,帮助你解决恋爱沟通的问题、用户的问题以及其他的关系处理。这就是帮助你创造财富。实实在在的通过关系创造的各种财富,包括解决客户拿到钱。
你觉得这个部分提到的具体的方式运营关系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第二、利用具体的方式解决个人行动的问题。
我们先回归到工作上来解释。我们在工作当中就需要一个具体的做事风格。有个人问罗胖:“如何定义一个人的能力?”罗胖说:“回到具体。”用罗胖的事例来说明:在罗辑思维之前,罗胖找到李善友老师,告诉他自己的一个很详细的商业计划,计划到名字都想好了,而这个时候,李善友一直在低头玩手机。罗胖很生气,但聊完之后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李善友老师已经吩咐别人把这个计划的网站域名购买等等事物安排处理完毕。这就是具体,不只是和你说想法。有效的行动逻辑当中有提到,当我们有一丁点的想法时就付诸行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定义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就是一旦我们回归到具体的事情当中,我们会不断地从这个具体的事情当中获得反馈,得到更好的方法。所以,能够回归到具体事情上,你才会避免诸如“完美主义”、“拖延症”等的侵害,获得有价值的事情,从而创造财富。就像我一直想着要投稿是没有用的,我必须先定一个任务,在细分下来,直到细分到我需要立刻做一个提纲来开始这篇文章的写作。列提纲对我来说很容易下手,而一下手就是在具体的事情中解决问题。
我们再回归到知识的解码上来解释具体。我们知道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学习,在不断的提高认知,但这里也有一个陷阱你好像不知道。假设你已经懂得学习需要对知识进行解码(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多角度来看待认识和探索知识、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等),这已经很不错。但有时候,你知道么?你学的越多,你就会越不采取行动。因为在你感觉可以更加简单的解释问题的过程中,你就会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个瘾。古典老师的知识瘫痪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需要进行知识的多种输出,思考其多种用法以及以上几种都是输出。但更重的一点输出就是使用它们。咋做?在一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输入--输出--结果”中,强化输出端。为啥呢?因为我们总是认为有了好的输入输出能力就够了,我是学机械的,我深知我看得懂很多图纸却无法动手进行画更别说进行设计。我学习产品经理,看了很多干货书籍,面试的时候依旧一沓糊涂,没有产品感 ,没具体的思考过问题。还有呢?因为我们认为以后用,先学,但你难道还不知道你的记忆力真的没那么好。忘记才是常态。所以,我们必须将知识和个人工作、生活场景、学习结合起来。用以致学,不是学以致用。在具体的小认知、小知识上运用,创造价值。
总结一下:用具体的思维运营处理关系;回归到具体的行动实践。由此,创造财富。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这样让我有动力对拖延症和解码知识进行学习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