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山东“刺死辱母者”一事占据媒体头条。事情缘由:一位目睹母亲被11位暴力逼债者无尽凌辱、在侮辱进行中、寻刀愤然刺死一人伤两人、年仅22岁的儿子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无期徒刑。
整理了一下,目前对此事有几种声音:
一、对于社会黑暗面,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与处理?
讲个我身边一位男性少年时的经历。那年他十几岁,某天独自一人走在回家路上,天突然下起大雨,他便跑到路边房子屋檐下躲雨。刚站着没一分钟,来了一群年轻的小混混,也不知怎么,可能是为了寻乐子。那群小混混直接把他围起来,然后带到旁边一栋废弃楼的二楼,在那楼上,先是对他拳打脚踢,之后居然脱掉他的裤子。后面的细节,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后来小混混走了。
那个少年径自回家,从厨房拿了把菜刀又回到了躲雨的地方。“所幸的是”,那群小混混已不知去向。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假如,那个少年手持菜刀返回时,那群小混混还在,后面会发生什么?
小混混有死有伤?还是少年寡不敌众、或重伤或身亡?
(补充:这个少年在学校没有参与过任何打架斗殴,也压根儿不认识那群小混混。)
另外,我听时觉得奇怪,为何不是回家去告诉父母?因为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我爸一定会为我出头。男性友人淡淡的说,告诉他父母没有任何用,他父母本是外地人在本地没有人脉根基,且都是文盲,干着最底层的苦力工作,为人处事都是小心翼翼。“所以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解决”,他最后补了这么一句。
社会暴力、校园暴力我到目前为止,基本没经历过。可能和我是个女孩子有关系,也可能和我成长的环境有关系。但是,它们一直都存在,而且许许多多的普通人、遵纪守法的公民都接触到过社会暴力、校园暴力。
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处理?
是忍,还是坚决捍卫自己的尊严?又能通过什么方式、手段?
二、关于法院一审判决结果的不满,对于公检法消极执法、甚至可能勾结包庇黑社会团伙的愤怒
舆论(包括诸多法律工作者)基本是倒向这个“别无选择”的22岁的儿子身上的。对于法院判决结果不满;指责事件发生过程中当地警察的消极执法;甚至,严重怀疑当地某些公务人员和该高利贷团伙之间存在利益输送,也许借贷资金的提供者中不乏公务人员。
这当中,有事实,有猜测,有些真相也许永远都不会大白于天下。
且看案件进展。
三、案中母亲女企业家苏某不应当借高利贷
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
“刺死辱母者”案中的母亲苏某经营的是一家刹车片制造企业。据报道,此案发生时,苏某的企业除借高利贷之外,还向他人、银行借款,并与其他企业互保,总共涉及金额超过2000万元。有说法称,案件中资金链断裂导致被暴力追债最直接的源头是“倒贷款失败”,即苏某借钱还上银行贷款后,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并未续贷,至此,苏某的资金链完全断裂。
首先,关于为何借高利贷。
我相信谁都知道高利贷不能轻易借,苏某也许真的是得到了银行的口头允诺,能还旧借新,故而铤而走险?这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企业经营状况越好,银行越是要争着前去送钱,经营状况越差,越是要抽回贷款、惜贷。相信不少人深有体会。“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用来形容银行还挺贴切,银行的盈利机制决定了它的行为方式,资本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的,这里不过多讨论。
其次,关于及时止损。
苏某企业濒临倒闭有内因,有外因。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那些没有技术、没有品牌、缺乏有效管理的粗放式企业势必会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主要认清现实,要么及早转型,要么及时止损。不要为了个人的抱负和“不甘心”而不肯暂时认输,逆势而为,不然苏某的案例远不是终结。
而有些网友讨论的关于关厂也不是想关就能关,这过程中肯定会有诸多困难,但我相信远比现在的局面要好得多吧?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后记,苏某儿子一审被判无期徒刑正在关押中,自己也卷入非集资调查,丈夫据说已消失,一个企业家的事业、家庭支离破碎)
反思:民营企业家们,该如何做好企业与家庭的债务隔离,该如何为家庭撑好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