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联想控股举行新入职的高管文化内训项目。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联想为什么在成为世界500强公司之后,依然保留着创业时的传达室?”
历次培训,回答者无非是从保持艰苦奋斗精神之类的角度诠释,这次忽然有个年轻人语惊四座。他说“传达室的职责和柳总一直提倡的精神是一致的。柳总一直鼓励大家如此思考问题:“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你看,这不是传达室必问的三句话吗?”
不得不说,这个回答段位是在高,柳传志在台下都捧腹大笑。但细想一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是人生的的终极问题。企业家、管理者应该掌握多少种故事模式,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是这三种确实是张口就能来的基础故事模型。
“从哪里来”
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有一个令人难以忘记“比惨”的经典桥段:为了混进华府,唐伯虎与一个“身染十级肺痨、一夜全家死六口、连身边的忠犬旺财也就地身亡”的人比谁更惨,最后祭起大招,拿出蟑螂小强才反败为胜。
看起来虽然反败为胜,但其中隐藏着一个讲故事的重要原则。你背景的底色是什么?这可以让听众迅速移情进入你的世界。特别是讲讲一个“够惨”的故事,更容易唤起用户的共鸣。——选自《形象市值》
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催人奋进的“革命史”,这样的故事让他们走向神坛,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看似自揭伤疤,其实却赢得了力量。
在这点上,我有比较强烈的感受。在自己成为职业培训师后,身边很多的朋友都羡慕我摆脱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自由地享受喜欢的讲师事业。每次听到类似的话时,我总是会忍不住告诉她们,那只是个臆想的“美梦”而已——
有一天上午,我打算温习一下授课内容。可是当我插上U盘时,发现它竟然被先生不小心格式化了,而这里面不仅存在着我多年的培训课程,而且还有接下来连续几天的授课资料。那一刻,简直令人崩溃,脑海中在不停地再想“我该怎么办?”深吸一口气,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就当重新开发一次课件!”
于是,从早上10点到晚上凌晨,我凭着破碎的文件不断进行课件的回想和优化。那段时间,几乎没喝几口水,因为往返洗手间会耽误时间;只吃了一个面包充饥,因为吃的太多,容易犯困;肩膀早已僵硬了,手指也早都麻木,但是我必须要全部完工,保质保量出现在客户面前。那一刻,我发现以前在职场竟然从来没有这样拼过,不免露出一丝自嘲的笑容!
你呢?在你的人生中是否也干过特苦命,却咬牙坚持的事情?其中的心酸估计也只有经历的过人才会懂!
“到哪里去”
“到哪里去”是与愿景相关的故事。愿景是最好的黏合剂,你不能沉醉在自己的梦想里,梦想必须种在和你同行的人心中才有力量。你可以想想,马丁·路德·金只是让《我有一个梦想》在内心回荡,这和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演讲的效果相比,差别还是很大。——选自《形象市值》
愿景这事很多人都觉得是画饼,但是我觉得只有能看到未来的人,才能真正创造未来。
就像我自己一样,在这么多苦逼的奋斗里,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拼?即使做到90分,客户也是看不来的,为嘛非要每次按照120分的要求“虐待”自己?就在这时,耳边会出现一个声音:“我把每次讲课都视为是影响他人命运的契机!”内心瞬间像一团烈火在燃烧,拥有使不完的力气。
你呢?你为了什么而工作?你对工作赋予的价值和意义又是什么?抓住它,才能让你变得不同凡响。
“我是谁”
对创业者来说,这是最难讲的故事-并非简单地告诉别人你是谁,而是要触动他潜意识中对你的认同。
与描述“我从哪里来”不同,讲好“我是谁”的故事,需要自我标签,同时还要对张标签进行层层解构。切记:少用形容词来形容自己,那会让一个人的形象如同二维照片,缺乏灵魂。记住马克·吐温的忠告:抓住一个形容词就把他杀死。——选自《形象市值》
这个形容词更像是刻在骨子里的,也许在有的人眼里它是缺点,但是也恰恰是自己的天赋。
通过盖洛普的天赋优势识别来看,我排名第一的天赋是“完美”以前看到这词,我联想到自虐、苛刻和挑剔。为此以前在职场,下属们会经常说我要求太高!一度我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想的太多,做的太过分了?直到现在, 我似乎更变本加厉地要求自己了,不厌其烦地地一遍又遍修改课程细节,可是每次都能得到机构、客户和学员们的满堂喝彩。每一次的掌声,都是向自己证明了它也是我的闪光点。成与败,均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你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自己,那会是什么?不管它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解读它,让在你的身上散发耀眼的光芒!
每个人都有鲜活的生命,每个生命的背后都有令人共鸣的经历。三个问题,三个故事,也许你得到不仅仅是故事本身,还有你面对未来的勇气和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