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
这是一首经典的诗作,葬花吟,其实也是黛玉整个一生的凄凉写照。
刚读红楼时,里面那么多嬉笑怒骂,惹人爱怜的经典角色,可是,唯独,我只记住了她——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样的美人,惹人怜惜。但是,在古代那样的大社会,大家庭之下,她却成了那没有归依之处的落花。
自古以来,只要一涉及红楼梦中人,宝钗、黛玉就成了人们口中争相比较的对象。比较之下,不外乎宝钗是个贴心,懂人意的大家闺秀,而黛玉则是小心眼,爱嫉妒的弱质女流。
但是在我眼里,黛玉远胜宝钗。犹记得刚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是个清俊儒雅的男子,班上学生很喜欢他,我也一样。但是,就因为在课堂之上,他对宝钗大大的夸赞,而贬低黛玉,一言不合的我,冲冠为黛玉,在课堂上跟他辩驳。
现如今,想想,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说出我的观点。
首先,从家庭背景分析。宝钗是那“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千金,她有一个十分疼爱她且“心思缜密”的母亲,还有一个恶霸哥哥。黛玉,则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儿。
宝钗有什么事情尚且可以和母亲商量,哥哥虽说浪荡,说到底却还是疼她的。黛玉有一个疼爱她的外祖母,但要知道的是,在贾家的利益与外孙女的面前,贾母还是会选择前者的。
所以,沁芳桥下便多了一个伤心的人儿。
有人说,宝钗的确在这一方面比黛玉幸运多了,可是,黛玉一样还是小心眼。其实,“小心眼”的背后是“自尊”,是她那少的可怜,唯一仅剩的自尊。
黛玉自知寄人篱下,也早就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的不同。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走一步路,目的就是怕被别人耻笑了去。她强烈的自尊不容许任何人践踏,自持的清高也引来了那些只会在尘世中打滚的人的不欢。
宝钗和黛玉不同,她在为人处事上非常圆滑,极懂得讨人欢心。为贾母挑戏,挑食物,这便是她最真实的写照,但这还不足以证明她的城府,因为这有所谓的“孝”在其中,呵呵。
可就在丫鬟金钏投进自杀的事件中,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都哭了,而宝钗却只觉得好奇。一条人命在她眼前就这样没了,她只有好奇!然后,她便跑去安慰她一直想要拉拢的未来婆婆,王夫人。
并且把所有的错都推到金钏身上,人死了,还要被她泼一身脏水,她不知道,死者为大吗?为了更进一步的表现自己,她表明自己很乐意拿几套衣服给死去的丫鬟,这难道也说明了她的识大体?
反正,我只能送给她两个字,呵呵!
但,这一切在大家长的眼中却是识大体的,因为,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会是主子的错呢?你个贱婢!不要反驳,说什么都是你的错!在宝钗的眼中,丫鬟根本连个人都算不上,她只是个下等坯子,她的命死得恰到好处,因为给了她充分拉拢人心的机会。
其实,我真的很想问一句:宝钗,若你是丫头,你愿意替你的主子背黑锅吗?就连死后还要被别人指指点点,还要是别人上位的踏脚石?我想,这个时候,你就不会是好奇了吧。
说到心机,没有人比得过宝钗。在扑蝶一幕中,且不说别的,就来看看她的答词:“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刚才,我才看见她蹲在这儿弄水的,别是你们把她藏了吧。”好妙!好一个金蝉脱壳之计!真忍不住想给你点个赞,看我表情!
只因她看见宝玉去见了黛玉,只因她知道黛玉从来都不喜欢辩解这些个东西,只因她知道刚刚说话是那眼空心大的丫头红儿,所以便栽赃给黛玉。难道,黛玉是个污水沟,你想怎么倒就怎么倒?
心机的高超自然成了她坐上贾家孙媳宝座的必要因素。黛玉却由于众人眼中的身子弱,心眼小的原因与宝玉有缘无分。
可是又有谁知道,在尼姑庵时,黛玉被妙玉当着大家的面羞辱,她却没有生气,因为她知道小道姑的脾性与常人不同,没有计较,继续与众人谈笑。这,能算得上小心眼吗?
而且宝钗对自己的嫂子一副瞧不起的神情,可是,黛玉却愿意教她做诗词,这样的对比,你们看来呢?宝钗的大家闺秀只用在对她有利的人身上,黛玉的待人接物却都是由心而发。
即使有时候黛玉会对宝玉耍耍小性子,但那也是她太在乎宝玉了。你们难道平常不对自己在乎的人耍性子吗?不是有句话叫小赌怡情嘛,黛玉这也可以叫作打情骂俏,给两人之间添加了一些调味剂,况且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