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同事到我们办公室里来,跟我们交流,他先是问了我一句话,那么当我在回答的时候,还没有回答完,他就接着说第二句,然后呢他就一直说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的话题,让我就卡在哪儿,特别的不舒服。因为他问我的话,我回答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听,他只是在自说自话关心自己的话题。这让我更深刻的感觉到,生活中的沟通最重要的在于倾听。
所谓的沟通,就是有来有往,而且是,在你和对方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要认真的去听听他到底在说什么,然后给予回应,不然的话,你都没有认真的听对方在说什么,你都不知道对方说了什么,那你说的话对方更愿意去听吗?那好像就不太可能。
那由此我也想到了家庭教育中,当孩子给我们说些什么事儿的时候,我们往往没有耐心去听他,说完就打断他,就自以为是的去,教育他,指导他,那么一直以上位者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想着,我们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们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那肯定是我们说的是对的,你只要好好的听就好了,你只要照着做就行了!那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吗?就一定适合他吗?也未必吧!
上帝让我们长了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也就是让我们更多的去倾听,而非,更多的是说。那么想和孩子更好的交流,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认真的倾听。也就是说他还是跟我们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放下手中的活,我们要放下正在做的事情,蹲下来用眼睛和他对视,认真的去听他想说的是什么,那么也给予,适当的回应,如果说,一时半会没有时间,去跟孩子交流,那么也认真的告诉他,我现在在做事情,等一会儿我做完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件事情怎么解决,或者是我会认真的听你说。这样孩子也就感觉到他受到了尊重,他是被关注的,他是重要的,那么他也更愿意,去跟家长交流。其实有时候还是,并非过分的要求,他只是看看家长对于他的态度,而这个态度会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否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也会影响他对自我的认知。
2,听出孩子语言背后的需求。也就是说,听不仅仅听他言,还要听他语,听出他背后的需求。有的时候孩子的诉说仅仅是想让你当一个听众,而非当一个评判家,或指导家,那么我们就耐心的陪伴着她好了。
3,给予适当的回应,那么,孩子诉说的内容,很多时候会有他自己的情绪出现,那么恰当的给予共情和鼓励,也是孩子前进和成长的动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