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一个学生家长跟我说孩子不舒服,在泡热水澡,晚些再把作业发到群里来,我说如果孩子不舒服就让他早点睡吧,泡了澡好好睡一觉也许明天就好了。
今早五点多我醒来,打开手机,看见这个学生家长发的朋友圈,是一组孩子在医院就诊的图片,配的文字是“祝你健康!”一看时间,是八分钟前发的。
于是我微信询问她,她说昨天晚上十点父母发现家里电视遥控器被动过了,于是把孩子拎起来,连打带骂的审问半天,孩子终于承认放学回来偷看电视了,于是这个妈妈罚孩子做了很多数学题,又让他做了一篇阅读理解,孩子快十一点了才去睡觉,睡到半夜就浑身抖成一团,父母急忙带他去医院,就发起高烧了……
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真是很无奈,一方面心疼这个孩子,本来已经病了,还因为看了一会儿电视被从床上拎起来挨打挨骂,然后还要做题,他内心该有多少惊恐,委屈,愤怒,无助和无奈啊,可是面对暴怒的妈妈,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除了被动承受,他还能怎么样?
我跟孩子妈妈说,孩子病了,今天的作业就不要写了,今天的课也可以请假,可是妈妈坚持让他来,说孩子自己说没问题!
我给她讲我的亲身经历,我儿子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接连两次肺炎,那时候丈夫工作忙,我一个人带孩子,孩子的学习是我心里的头等大事,于是我让孩子上午上课,下午和我一起倒两次公交去医院挂水。晚上再倒两次公交回到家,先到同学家问了作业,然后不管多晚都要把作业写完。有一次孩子挂水的时候我让他背英语课文,他可能觉得太难受就哭了,他本来是一个不爱哭的孩子,给他看病的医生看到了就说他,你妈妈对你多好啊你还哭?你看你妈为你忙的累的都什么样了?
孩子就硬硬的忍住了哭,乖乖的开始看英语,当时我也是觉得我这是不得已,我是在为他好,虽然他现在可能不理解,但是长大后他会明白我的苦心的。
后来孩子长大,我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才开始逐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有思想有感受的人来体会他的感受,一想到孩子当时忍着身体上的病痛,每天辛苦的坐那么长时间的车(很多时候车上都没有座),和我去医院挂水,我还要逼着他学习,他的痛苦和压力,他的委屈和难过,他的无助和无奈,我就后悔的无以复加,恨不得时光能够倒流,让我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让我可以把他抱在怀里,好好的疼爱呵护那个可怜的小孩儿……
然而,今天我把我的经历讲给这个学生家长,她却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无言以对。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多少人都是在用这样的大道理在逼孩子,为了成为人上人,很多人不惜一切代价,穷尽各种手段,让自己失去了爱的能力,让自己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让自己失去了发现美的能力,让自己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甚至,让自己失去了善良的本性,失去了柔软的内心,那么,即使成了人上人,又有什么意义?
生而为人,却没有了作为一个人的自主权,没有了为自己而活的内在需求,一生都在为别人的眼光,社会的评判,那么,作为一个人,和其他被人工打造的器物相比,还有什么不同吗?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偏僻的农村,父母没文化,幼年童年都没有得到过很好的滋养,从七八岁开始我的父母就用封建社会对女孩子的一些要求来要求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一次放学时因为心情好,我就一直从路边的一个壕沟跳过来跳过去的玩耍,不想被妈妈看到,回到家对我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说我哪有个姑娘家的样子,像个疯子,我又羞又恨,可是始终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初中时一个男生和我打架用极其下流的脏话骂我,我愤而还击,被我爸叫回家打骂罚跪,说一个女孩,遇到这样的混小子就该躲开,怎么还能和他对骂?我委屈愤怒,可是并不觉得自己错了。
从小到大,我经常被父母用他们以为的正确严格管束,随意打骂。我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的内心积压了多少的委屈,愤怒,还有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忘掉的伤痛,可是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却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虽然我比父母有文化,可是我依然再以我认为正确的方式要求他,我以为严格是爱,宽容是害,所以虽然有时候也心疼,可是管起孩子的时候我从不手软,还以此为荣,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合格的妈妈!
直到孩子初二的时候开始叛逆,我开始严重的感受到了力不从心,迷茫甚至绝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一次又一次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我的深深的伤痛,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给成年的我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以及这些影响让我在职场,社会,人际交往以及婚姻关系里遭遇的困顿,坎坷,还有我自己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自我的评判。
从小到大,我被父母以为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紧紧的束缚,我自己明明感受到了痛苦,却不自觉的把他们给我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快五十岁了,我还是不能在家人以外的男人面前从容自处,对方表现的严肃我会觉得紧张,对方显得热情我又觉得对方可能动机不良,就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严格禁止我和异性接触,我随便和男同学说一句话妈妈都骂我不要脸,所以直到今天我还是不会自如的和异性接触。
进入青春期以后,父亲教我的方式是不能对异性温柔,否则会被对方误会,所以我成了班里的小辣椒,对男生基本是怒目而视,个别有男生对我示好,为了不让对方误会,我会特别粗暴无礼,可是,当一个被大家公认的学习好,有正事儿的男生对我表示好感的时候,我因为父母对他的欣赏,就很有受宠若惊的感觉,明明对方的长相,性格,价值观都不符合我的要求,我还是认为既然家人一致认为他好,那他就是最好的,然后在他忽冷忽热,若即若离的状态里,和他保持了七八年的异地恋情,直到他说要为前途结束和我的关系……
后来,我嫁作人妇,也是再用我父母教我的方式对待婆家的人。对公婆要隐忍,不管对方做了什么。在和丈夫的关系里,效仿母亲的强势,让婚姻出现许多的危机,对孩子严格管控,不许他越我的雷池半步……
可是,我收获了什么?除了越走越窄的路,除了越来越逼仄的生存空间,除了越来越紧张的关系,我还有什么收获?我不喜欢自己,内心是深深的自我怀疑,我小心的捕捉着别人对我只言片语的评价,在别人的无心的反应里或喜或悲,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完全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甚至,当我极度痛苦的时候,当我开始怀疑人生的时候,我想到的最多的还是别人会怎么看我?如果我采取了某种行动,我会给我的家人带来什么影响?
即使在绝望的时候,即使在因病面对死亡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到我自己,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的内心最真实的需要是什么?
直到我在心理学领域的学习越来越深入,我才开始拨开云雾,斩断荆棘,看到自己的内心,在看到自己之后,也学会了尊重别人,理解别人。
我开始学着接纳我自己,即使我不够漂亮,但我是一个独特的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爱我自己,成为我自己,不做别人的复制品,不做别人价值观打造的机器,木偶,是我对自己起码的尊重,我允许我自己不够好,允许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有很多的缺点。我也开始尊重丈夫,尊重他和我的不同,尊重儿子,让他为自己的事儿做决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很感谢我的儿子初中阶段开始叛逆,让我被迫开始转变,我很庆幸自己开始和学习了心理学的同学交往,让自己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周围的世界。
学习让我懂得,一个人只有站到足够的高度,才可能看的更高,更远,就像一个站在山底的人,也许看到的只是脚下的一片草地,可是站到山顶就可以俯瞰整个大地,让一切尽收眼底,所以,一个人只有一步一步的朝前走,一点一点的向上爬,才能看到更丰富的世界。
为什么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却还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有时候我们所谓的懂得只是在认知层面了解了,但是并没有在主观意识上去实践,去体会这个道理,白居易说“三岁孩童也懂得,八十老翁做不得”,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我们不通过学习,实践,经历,去检验这个所谓的道理,那么这个道理于我们就永远是表面文章,不可能内化成我们的思想,更不可能成为指导我们在人世间行走的路标。就像我们小学课本里的很多寓言故事《狼和小羊》《东郭先生和狼》《拔苗助长》等等,如果我们只把它们当故事,我们就永远是局外人,可是我们在用自己的经历去检验它们时,我们就成了里面的重要角色,就会有了切身的体会。然后才会有所思,有所感,才会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有所规避,有所选择。
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还是让自己潜下心来好好学习吧,不为做人上人,不为成为世人眼中艳羡的目标,只为自己懂得道理那一刻内心的清明澄澈,为自己内心的平和安宁。
年过不惑,我终于开始为自己学习,终于懂得了学习的意义。
因为,我知道,生而为人,要有活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而做到这一点,我必须靠自己,认真实践,用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