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每个人从小到大几乎都会遇到的事情,而高考,是大部分人都要经历的一次考验。高考的意义,对于每个参加的考生,都不尽相同。
如果想在高考的层层筛选中不被淘汰,每一科都要认真对待。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语文想拿高分很不容易,而它的提分关键靠作文。
但是,高考作文,是不少人获得高分的拦路虎,令人头疼。因为它需要长期的积累,似乎很不容易拿到高分,满分更是难上加难。
而有一个人,研究出一套自己的考场技法,有效应对考场作文,让拿到高分不再是难事。这个人,就是田雷老师。
田雷老师,是豆神教育卓越语文教师、三陶教育联合创始人,同时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前高三把关老师,“曲一线”高考语文学科外聘专家,曾在2020年受邀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成长圆桌派》栏目,讲如何应对新高考语文,并且在“学习强国”上主讲唐诗。
他编写了一本考场宝典,帮助不少考生取得了高分,这本书,就是《手把手教你写出高分作文》。
它既是写给高中学生的考场作文的指导书,也是指导如何写好议论文的作文宝典。
这本书从三篇考场的高分范文切入,分析关键采分点。整体上结构清晰完整,而且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系统地讲解了如何在考场中获得高分。
有方法技巧的分享,还有很多范文、事例,以及练习题,非常适合高中学生自学或课堂辅修。
那么,说来说去,田雷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是什么秘诀呢?那就是,只要掌握三步,反复练习,就可以获得高分。
具体怎么理解呢?
01打磨素材
这个很好理解,积累素材,也就是言之有物。
考场作文要想出彩,要从立意深刻、材料运用得当、语言优美,以及结构新颖4个方面去努力,但是,立意深刻比较难,而且考场的特殊性,做好这一点不太容易。
所以,比较容易出彩的,是语言和结构,但是,如果过分追求结构的创新,又会有华而不实的嫌疑,所以,最安全和稳妥的就是在材料上下功夫。
好的材料表达,可以使语言和结构更加有魅力,而且,只有平时严格科学地训练,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对材料的运用做到有备而战。材料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说理的力度。
那么,如何打磨自己的素材呢,就是要在文章中增加知识含量。
知识含量,田雷老师将它定义为“把自己所熟悉领域的材料,以高精度知识的形式展示出来,也就是说要让材料真实化、细节化、个性化和情感化”,这样,运用到作文中会有更加有冲击力,让人耳目一新。
那么,这个知识含量怎么去挖掘呢?
如果你有自己独特的领域知识最好,比如,你有学舞蹈或者是音乐、绘画相关的领域经验,可以运用到材料中。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可以从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最熟悉的人物去入手,打磨熟悉的素材。
02激活思维
激活思维,也就是井然有序。可以理解为,文章的谋篇布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这说的就是,文章的结构各层次之间,显示出步步推进的逻辑关系。
可以在文章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由现象到本质,由主要到次要,逐渐地加以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书中提到了一个以《读书》为题的范文,先说作者的观点“书的本质”,这属于“讲什么”,接下来,叙述“读书的意义”,接着说“读书要读好书”,也就是“为什么”最后说“怎么读”,来论述,结构非常清晰,层层递进。
03磨砺语言
也就是言之有文。无论是在论证的过程中,还是运用论据的时候,一定要少用描写多概述,因为重“描写”是记叙文的特征。
在论证的过程中,使用的事例、论据不要过长,这样文章的特征就不明显了,就像记叙文中的叙事了。
议论文要着重进行细节的刻画,但这个细节又要服务于中心论点,同时,议论要深入,要深度挖掘事例的意义,让论述的中心思想得到升华。
除此之外,多阅读,扩大阅读量,去学习优秀的作品是如何磨砺自己的语言的。有人曾问欧阳修写作的诀窍是什么?欧阳修回答:“无他术,唯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正如田雷老师所说,阅读是写作者的故乡,没有故乡的人是绝对走不远的。
在《手把手教你写出高分作文》中,田雷老师说,曾有学生在上课时问“听了很多讲作文的课,为啥不管用?”他回答,“因为你没有落实,没有融会贯通,依然人家是人家,你是你。”
这个回答可以说是非常真实和准确了,学的知识点再多,看的指导书再多,也不如多加练习的效果。所以,反复练习,也是重中之重。
考场上的作文,实际上,就是以上三者有机的结合。如果想在考场作文中获得高分,就要记住议论文拼的是思想性、独特性、说服力;而记叙文拼的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手把手教你写出高分作文》不仅精确拆解了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而且把每一个重要采分点和技巧都详细地讲解出来。无论是审题的点拨,还是范文的评析,都写得十分清晰明了。
在书中的附录部分,田雷老师还预测了2022年高考作文的9个热点,深度挖掘了教材里的经典写作素材64例,同时,推荐拓展思维课外读物《史记》等16本。
高考的真题和范文,一边讲解,一边练习,值得反复翻阅,每次都有新感悟。不仅传授知识,更传授技法。一本书,相当于将高考作文名师请回家。
仔细研读,多加思考,勤于践行。带着它,勇敢闯关,走进人生的盛夏。
愿每一个高考人都能怀揣秘籍,勇敢追梦,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