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一的寒假,归家途中,火车站里,百无聊赖的我当时写下了这篇想到哪写到哪的文章。
高考之后的那个暑假,那是我最放纵最成长的时期,主要发生了两件事,我力排众议报考了一千公里之外的某老牌985大学,还有,我真正的恋爱了。
高中的生活没啥好说的,像怨妇一样讲述来自农村的我到城市求学的艰辛,或者满怀激情的讲述高考复习的辛酸苦辣,再或者追忆放纵的青春年华和兄弟情深,其实都没什么意义。有人说青春在高考结束的那个下午就结束了,他错了,青春在高中开学的那个早上就结束了。所谓高中的美好年华,是已经上了大学的无聊人们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虚构产物;所谓高考的艰难心酸却又充实美满,是不想学习的大学生找的借口来表明自己曾经是爱学习的优秀学生;所谓兄弟情深坦诚热血,是长大后开始看透人心的人对自己的自我催眠。网络小说中常看到主角穿越回到自己的少年时代,于是那些之前的兄弟伙伴,变成了自己的下属,主角用各种看似真心实则肮脏的手段笼络人心,这才是最现实的。
虽然直到大学之前的我,还没有表现出什么骨子里的叛逆,但我已经在生理上和法律上都无比接近成年,开始思考自由、人生、幸福等等命题,并开始产生了不同于命题作文的思考结果。
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我突然疯狂的迷恋上了文学,也不是突然,就是觉得这些年一直在看那些无聊的网络小说——当然极个别网络小说是真的有思想有文笔的——该换点有深度的了,于是我看了那一年的茅盾文学奖作品,《繁花》上海风气和方言太浓看不懂放弃了,江南三部曲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令人发寒不敢继续,《黄雀记》让我开始探讨人性,让我开始觉得,所谓“疯”可能不一定是坏事,《生命册》则是更加坚定了我飞出去的渴望,哪怕前路并不平坦,总比在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等死强。这一年的茅盾文学奖似乎特别奇怪而饱受争议,向往而不可得的颓废感使我在那个人生中最热血的一年里开始思考前路,拙笨地开始思考自由的真谛
这时候,我就开始有了一种凡是故事主角必定都有的一种品质——无比向往自由——虽然很久之后的我才真正明白,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即便是完美的拥有主角潜质。
总之我要飞出去,这里的飞出去,不是寒窗苦读一战成名飞上枝头变凤凰,就是单纯的飞出去,不高,但一定要够远。
高考之后的我,出成绩之后的我,都没什么欣喜若狂或者失望的情绪,我身边有人发挥极端失常从清华北大跌落到了一所二本大学,有人走运比平时成绩高出了几十分,然而我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妈的,连个吹牛的资本都没有!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我报了某大学,一个低端的985大学。为了上985,我对外都这么说,其实我就是想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能够离家越远越好,越远越好,越远越好!
很多离家很远上大学的同学都在开学一个月以后开始后悔,国庆节假期,寝室的人都开心地回家了,他们看着抢不到火车票的12306郁闷不已,就算抢到票了,来回花费两天的时间在无聊的车厢里也实在不划算。我却是在学校里欢天喜地,终于有了个不用回家的假期,我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想去哪逛去哪逛,可以自由自在……
我从不知想家,即便有时想起那个生长的18年的小城,想到的也是无数个清晨或者午后我趴在窗边向往远方的场景,我多愁善感,但并不妨碍我的冷血,我一直以为坚定是我最好的品质。
后来我知道,过度追求自由,会产生梦魇一般的孤独。就像傅红雪吧,孤独,冷漠,永不停歇,没有感情……
无戒365极限挑战第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