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
清明转眼过去,每逢清明时节,就会不由自主的吟杜牧的这首诗。传统的清明习俗是要家族聚在一起,去坟上祭祖,大家一起野外生火做饭,翻山越岭的“挂山”,也就是挑着的挑着香纸炮,背着的背着水果小菜一类的祭品,一个一个山头的去坟山祭拜,同时也修整修整坟头的杂草。
儿时我最喜欢清明时节,村里的李姓家族的小伙伴们可以在这一天聚在一起追逐打闹,大人们前一天会聚在一起筹划买菜和收钱的事宜,确定今年该轮到谁家做东,如果轮到你家的话,那么你就要牵头组织大家来一起商量,并且清明这一天将会聚在你家做饭等等。他们商量的时间里我们就在一旁叠画纸,玩弹珠。一般大人们会商量到很晚,当然除了商量外,基本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相互的调侃,开着玩笑聊天,最后我们都是不情愿的被各自的大人督促回家,因为我们还没有玩尽兴。
清明那一天,年轻一点的大人们出去买菜,年长一点的就在家指点妇女们准备要拿到坟山去的材料,比如先要把米饭蒸好,挂山用的鸡蛋,水果,香纸等等。大概到中午的时候,买菜的大人们回来了,大家一起吃完午饭后,还没等休息好,年长的长辈就开始催年轻人们说道:“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你们年轻人就趁现在还早,赶快去挂山吧,要不就晚了”。年轻人们都自觉的背上祭品,香纸炮开始出发,偶尔有一两个喜欢开玩笑的年轻人回道:“忙什么啊,几步路就走到了”。其实路途遥远,我们李姓的老祖公的坟都是在山顶,大部分的坟院都是分散在不同的山头,走上一圈最起码也得一个下午吧。而我们这些小辈的孩子是最喜欢挂山了,尽管我们知道路途遥远,但是这就好像去踏青,从这个山头走到另外一个山头,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围绕着我们,走着走着突然从面前的油菜花丛中飞出一直野鸡,吓我们一跳,当我们反应过来是只野鸡的时候,它已经飞的很远了,想扔石头也来不及了。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在途中歇息的时候,大人们会拿着镰刀去挖一种叫做“鸡霸腿”的根,这种根吃起来带有浅浅的甜味,肉质嚼起来跟鸡肉一样一丝一丝的。而现在,这种植物很少见了,可能是由于地里大多都是荒着的,没有肥料可以吸收的缘故吧。
挂山最有趣的莫过于挂坟飘,首先大人们会去坟院周围根据坟头的个数,砍相应的个数一米长的树枝用来挂坟飘,我们这些小孩子便一个一个的去领树枝和坟飘,然后跟大人们一样的一本正经的商量分配谁负责那几个坟头,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范围后,手里拎着雪白的坟飘跟放风筝一样飞快的从这个坟头到另外一个坟头,乐在其中。
回想这些儿时的回忆,总是会感慨现在长大了,已经没有机会享受那样无忧无虑的时期。从开始上高中以后,我就没有机会在清明的时候回家上坟了,上周打电话回家给父亲,顺便问了今年清明上坟怎么安排的,父亲只是微笑回答说:"还没有商量呢,你看你们这些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家里只剩下我家跟二叔两家人,也没得什么商量的,而且你妈到远处去“讨茶叶"(摘茶叶的意思)去了,估计要半个月才回来,清明应该不回来了“。我听到这话,真的觉的如今的家乡怎么变成这样没有人情味,留在家中的只有上年纪的老人们和几岁的孩子们,而所谓的大人们却跑到老远的城市去打工,我真庆幸我的童年的时候大人们都呆在家,并没有出去打工,尽管当时的生活比较艰苦,但是我觉得很有滋味。这时我马上打电话给老妈,询问道:”妈,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又不是缺钱,怎么跑那么远去讨茶叶呢,没钱我可以打给你们呀,你这讨茶叶的钱还不够吃住的花销呢“,这时电话那端响起了饱满的声音,好有精神的感觉,”我在这边挺好的呀,你看吃住都是他们包,下雨天就休息,天气好就讨,每天讨个30块钱左右,我不大会讨茶叶,其他人都讨6,70块钱的呢,我就当做出来玩,你放心,我身体好着呢……你得抓紧你自己的事情,年纪大了就不好找了……“,我还听到电话那端的其他老人的开玩笑的聊天声音,听到老妈这样说,我觉得也蛮好的,就当做外出旅游,从老妈的声音中,觉得她变得好有精神,年轻了许多。
昨天晚上,父亲回电给我,
电话里说:”我们今天已经去坟山挂山了,多年不跟我说话的大叔,今天打电话叫我去,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毕竟家族团结嘛,你勿念,坟已经上过了,好好安心工作。“
我听了甚是高兴,回道:”哇,很好嘛,爹,你是不是喝酒了,怎么说起话来这么冲。“
”喝了一点,你大叔给我倒了一杯,我跟他说我最多只能喝2两,而且我还骑车呢,反正你们以后有事情,不要不跟我们说,我们是一家人嘛,之前的事我不会计较的。“
”这样才好嘛,一家人团结。“
”之前不跟我们家说话,今年会主动叫我们上坟,那是因为今年他家舔了一个孙子(之前两个都是孙女),估计是高兴才叫我的吧。“
”不管怎样,大家和睦就好,坟上了就好,爹,你喝酒了,你早点休息吧。“
其实我并没有担心家里有没有上坟,但听到家里多年不跟我家说的的大叔,今天居然跟我们一起上坟了,甚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