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参考google的官方示例实现MVP,需要定义一个Contract契约类,View和Presenter之间都通过契约类来进行通讯。
例如,Contract接口通常是这样的:(之前的MVP的更多代码,可以查看我之前的文章:MVP+单元测试探索,这里只列出Contract接口)
/**
* 契约类
*/
public class LoginContract {
public interface View {
void showToast(String message);
}
public interface Presenter {
Observable<LoginResponse> logi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
但是,在我们的工程实践中,会发现这个契约类的模式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太臃肿,而且修改太频繁!
本来接口应该是一种规范,不会经常变动的,但是V和P之间进行通讯却是一个经常会变动的点,往往V修改了之后,都会造成相应的P的变动。尤其是在一个V有多个实现的时候,因为需要和P通讯,所以要把它的方法添加到V接口里面,导致其他V的实现也不得不实现这个方法,哪怕根本用不到!
好在现在有了kotlin,我们可以利用kotlin的闭包来取代Contract契约类
,直接将View的函数作为参数传给Presenter层,这样的话,P层根本就没必要持有V层的引用了,同理,M层也可以不必再持有P层的引用,这样可以有更大的拓展性。
这样一改的话,我们就将V -> P -> M之间从双向依赖,变成单向依赖了。系统的依赖越少,系统的复杂度越低。所以,虽然说用闭包实现MVP和以前的编码习惯不一样,但是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以前的结构图:V、P、M之间是双向依赖
现在的结构图:V -> P -> M是单向依赖
View层
View层主要就是处理视图逻辑,简单来说就是依赖Android平台的地方。
- 通过
::showData
就可以获取这个方法的函数引用,然后就可以直接将这个函数引用传递给P了。 - 直接传lambda表达式也行,但这种的可读性和复用性就不如上面的普通函数那么强了,一般只用于临时的回调,需要多个地方复用的都用普通函数的方式。
class LoginActivity : BaseActivity() {
private val loginPresenter = LoginPresenter()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login)
bt_login.setOnClickListener {
login(et_username.text.toString(), et_password.text.toString())
}
}
fun login(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String) {
//匿名函数
var showError={ message: String? ->
tv_user.setText(message?:"空数据")
}
//方法的参数,既可以普通函数,也可以是匿名函数,推荐使用普通函数,更具备可读性
loginPresenter.login(username, password, ::showData, showError)
}
//普通函数
fun showData(user: User) {
tv_user.setText(user.toString())
}
}
Presenter层
Presenter层主要处理业务逻辑,简单来说就是所有不依赖于Android平台的。
以后我们最好能对Presenter层进行JUnit单元测试,因为Android的API是依赖于真机的,不便JUnit测试,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在Presenter层做强依赖Android的API的事情。不能做单元测试的P,不是一个设计良好的P!
class LoginPresenter {
private val userModel = UserModel()
fun login(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String, showData: (User) -> Unit, showError: (String?) -> Unit) {
try {
//这里可以先执行下参数校验的工作
ValidateUtil.check(username.isEmpty(), "用户名没有填写")
ValidateUtil.check(password.isEmpty(), "密码没有填写")
val user = userModel.login(username, password)
//这里再也不用持有View层,再调用showData了,直接就可以将showData做为参数传过来,从此告别臃肿的Contract接口
showData(user)
} catch (e: Exception) {
showError(e.message)
}
}
}
Model层
Model主要是数据模型层,主要是和网络、数据库、缓存等打交道,一般来说,不要以页面来定义,推荐以功能模块定义,以实现一个Modle层可以提供给多个P使用。(当然了,一个P也是可以有多个Model的,比如说ProductDetailPresenter可以同时持有UserModel、ProductModel等多个Model)
class UserModel {
/**
* 真正获取数据的地方,在这里请求网络
* @param username
* @param password
* @return
*/
fun login(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String): User {
if(!password.equals("111111")){
throw RuntimeException("密码错误")
}
return User(username, username.hashCode().toString())
}
}
测试Presenter
在单元测试里面,我们先只测试Presenter层,主要是大多数业务逻辑都在这里,而且测试它也比较方便快捷。Presenter没问题的话,系统的稳定性一般差不到哪里去。
因为在kotlin里面使用Mockito有点问题,我这里就只是列了下测试用例,并调用了一下各种case下的login,但是并没有做断言,这个需要后续研究下:怎么在kotlin中,断言一个方法是否执行了,以及执行时的参数是什么。
class LoginPresenterTest {
private val presenter: LoginPresenter= LoginPresenter()
//测试没有用户名的场景
@Test
fun testLoginWithoutUserName() {
var username = ""
var password = "111111"
presenter.login(username, password, ::showData, ::showError)
}
//测试没有密码的场景
@Test
fun testLoginWithoutPassword() {
var username = "yutianran"
var password = ""
presenter.login(username, password, ::showData, ::showError)
}
//测试登录正确的场景
@Test
fun testLogin() {
var username = "yutianran"
var password = "111111"
presenter.login(username, password, ::showData, ::showError)
}
//测试密码错误的场景
@Test
fun testPawwwordIsNotRight() {
var username = "yutianran"
var password = "123456"
presenter.login(username, password, ::showData, ::showError)
}
//mock实现
fun showData(user: User) {
print(user)
}
//mock实现
fun showError(message: String?) {
print(message ?: "空数据")
}
}
以testLoginWithoutUserName
为例,我们执行后查看控制台,发现输出确实是:密码没有填写,说明用例执行符合预期。
总结
利用闭包来代替Contract接口,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没有了View接口的约束,看起来会比较乱,但是考虑到它能化双向依赖为单向依赖,真正实现分层开发,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尝试的。
我们当然希望在开发之前, 就能定义一个清晰的Contract接口,但是,实践告诉我们,这往往很难,Contract接口一改再改是经常有的事。
接口往往不是自顶向下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开发过程中一步一步搭建出来的。
按照这种闭包模式后,开发P层的人,不需要考虑现在Contract有什么接口方法,只需要考虑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函数指针,这个指针是将什么类型转换成什么类型,这就够了。至于你这个函数指针,将来由谁来注入,P层并不关心。这样便于我们站在数据转换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本质,而不必纠结于该调用View层的什么方法。以后,完全可以View层是一个人开发,Presenter层是另一个人开发。让善长写UI的人去写UI,善长业务的人去处理业务。
只要在实现的过程中,先知道你需要什么函数,才有函数的提供者,以免过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