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个题目有点哗众取宠,但世上确实有很多天才。
1
自古至今,总有一些看似天赋异禀的人,他们仿佛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超能力,一起步便就像开了挂一样突飞猛进,让普通人只能望尘兴叹。这些天才仿佛上帝的宠儿,像国王一样统治着自己的领域,受众人顶礼膜拜。这些天才广泛地存在于体育界、音乐界、文学界、科学界,以及几乎所有其他领域。
当然,这些天才也成了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对象。
诺奖得主西蒙在研究了国际象棋大师的超级能力后,提出了一个“十年定律”:国际象棋大师获得他们所需的能力,大概需要十年的练习。后来,在此类研究的基础上,畅销书作者格拉德威尔在其著作《异类》中演绎出“一万小时定律”,这个定律告诉人们,天才不是上帝的宠儿,天才不是与生俱来,所谓天才,只不过是在自己所在的领域经过了大约10000小时练习的普通人。
“一万小时定律”一经提出,便在全球范围类掀起一波思维狂潮。原来,普通人和天才之间的距离并非遥不可及,普通人也有望通过练习成为天才,而且还有具体准确的时间——10000个小时。
虽然有点缥缈,但无论如何,10000小时定律总算是给了普通人一个希望,一味解药。随着这个理论的不断扩散,网上开始铺天盖地地出现一些呐喊文章,诸如《你坚持的样子虽然很傻*,但也很美》、《请像傻*一样地坚持吧》、《那些像傻*一样坚持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些观点所裹挟,激动地干掉鸡汤,沉醉于所谓的坚持不懈,陶醉在自我麻醉的幻境之中。
2
坚持把一件事做上10000个小时,不一定会成为该领域专家。我反观自己,从上大学开始接触普通话,到现在基本接近10000个小时了,但我的普通话水平几乎没怎么进步,还是很不标准;我走路走了20多年,加起来也应该有几千上万小时了,但我并没有成为走路专家,每天依然迈着和小时候没有什么区别的步子;我用筷子也20多年了,但我并没有成为使用筷子的专家,还是用的不太灵活、、、、、、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它们完全颠覆了10000小时定律。
事实上,很多低级勤奋和盲目坚持除了感动自己,并不会产生多大的作用,反而浪费了时间,蹉跎了岁月。
3
为什么有的10000小时能造就天才,而有的10000小时却徒劳无功?
以我自己的普通话为例,虽然每天都在说,但几乎没有进步过,什么原因?我发现,虽然自己每天都在说,但每天都是一样的重复,发不标准的音总是不标准,我从没有想着去刻意解决发音的音的问题,从没想过从一个个发音去改变,从没想过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从没有。我知道自己的普通话说的不标准,我只是简单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仅此而已。(我还一度天真地幻想着,等我多再多说几年普通话,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现在我终于睡醒了,低端重复根本无助于提升和改变。
另一件事情也给了我同样的启示。
在我练习跑步的第七年,我的成绩突然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此前,我的成绩一直不温不火地持续了六年。前六年,我不是不努力,也很努力,但成绩总是迷一样的稳定。到了第七年,我是说直到第七年,我接触到了“配速”这个概念,并开始比较系统地接触体育运动领域的一些科学理论和方法,比如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关系、跑前热身和恢复放松的重要性、肌肉力量的重要性等等。在这些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我开始加力训练,到第九个月,一直处于稳态的成绩如同开了氮气加速一样,出现了极大幅度的增长。
我反思,为什么成绩在这九个月里会出现如此巨大的提升呢?我想主要还是找对了方法,精力投放到了关键点上,消除了以往自我满足式的挥汗如雨,更多的是为了提高而努力。
跑步成绩进步给我的启示远远大于成绩本身。我一直以来秉持的坚持就是胜利、付出终有回报这样的人生哲理发生了动摇。我意识到,一定有一种东西,是努力和进步之间的催化剂,没有它,努力不会转变成进步,有了它,努力转化成进步的速率就会加快,效率会极大提升。
4
这个东西叫“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没有具体的定义,我自己总结出的定义是:一种强调科学指导,走出舒适区,带着强烈精进目的的练习。 来自美国的两个博士专门以《刻意练习》为名写了一本书,全面详细地解读了刻意练习。
对于有目的的练习,作者认为其包含了四个特点:明确的目标、专注、反馈、走出舒适区。
明确的目标:330完成马拉松,一年内记住10000个英语单词,三周弹会一首曲子。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而不是马拉松跑的再快一点,提升英语能力,学一首新曲子这样的模糊概念。只有目标明确,接下来的行动导向和动力才能有的放矢。
专注: 把注意力集中于练习当中,心无旁骛,致力于实现既定的目标,哪怕这个目标很小。
反馈:练习效果如何,收获是什么,那些地方做的不足,要动态掌握这些情况。这就像是学生要不断接受测验和考试一样,以便及时查缺补漏,修正方向,以免走弯路甚至错路。
走出舒适区:为目标前进,拒绝停留在能轻松做到的领域,勇敢地接受新的更高难度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比如,当你能完成全马时,就要尝试提高配速,哪怕跑的距离近一点,也要让身体接受新速度的磨练。
5
我曾一度对刻意练习嗤之以鼻,总认为“功到自然成”,直到后来,巨额的时间和精力被浪费了很久以后,我才开始反思,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今年的早些时候,我有幸参加了一项活动,为了能代表单位拿奖,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停止一切活动,只做一件事,重复了几万次,后来真就做到了与众不同。过程中,我完全运用跑步领域的理论进行自我指导,结果非常好。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示,原来认真练习做一件事,真的可以做到极致,这帮我再次验证了刻意练习的威力。
但是这个时候,我只是对“刻意练习”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只是隐约感到有这么个东西,至于“刻意练习”的概念和全方位阐释,我一无所知。这种混沌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年七月份,我遇见《刻意练习》这本书,它让我接受了新的“启蒙”。
6
这篇文章我十天前就开写了,写得磕磕绊绊,异常难受,直到现在还在写。我的写作状态原本不是这样,现在为何如此差劲,要知道整个八月和九月我坚持日更简书,基本上每晚一篇文章,无论长短,全都是打个腹稿,一气呵成。我甚至一度觉得自己有望当一个职业作家。
为何现在成这样?细想,无非还是因为自己近一个月读书少,写字更少,更别提刻意练习了。
毕竟,八九月份,我是在刻意练习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