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本章出自:为政篇
【注释】
①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谥号。 ②无违:不要违背礼节。 ③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 ④御:驾车,赶车。
【翻译】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感悟】
孔子所说的“礼”从来不是虚无的,而是十分具体的,它使人们日常生活或政治生活都有了具体的可参照的规范。在孔子看来,只要凡事都按照礼来实施进行,那么就是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
孔子十分重视孝道。而如何才算尽到孝道呢?只要按照“礼”的要求对亲人进行侍奉、安葬、祭祀,这便是尽了孝道。
由此我不禁感叹,比如今天我们的现实社会对于子女节假日回家看望父母也开始有了一些具体的规定,我觉得这正是在弥补我们过去只提孝道却没有具体规范子女行为这一疏漏。虽然不必像古代一样晨昏定省几拜几叩,但还是应该从空泛的道德规范走向具体的行为约定。
过去的大家族都有家法,现在一提家法大家觉得似乎是封建思想,可是不受家法约束的儿女难保有一天不会触犯国法!对于家庭教育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是“明文规定”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