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依恋关系理论的约翰.鲍尔比认为,一个人生下来以后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去和外界的一个客体建立关系,一般来说这个客体就是母亲。他提出来早年和重要照顾客体的分离造成很大的创伤。一个人与母亲的关系,不是从一出生就是一个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出生2、3个月内基本上都是回避型的。妈妈离开时孩子有反应说明他跟妈妈有链接,没反应说明没链接,但是反应持续太长和太强烈说明他的关系也是不够安全的。分离可以产生愤怒,也可以变得乖顺,乖顺是因为害怕被再次抛弃所以特别乖,这是不安全型的两个亚型。
孩子内心想象的那个妈妈叫内在客体。内在客体决定了孩子是不是安全型的。
妈妈在说话时,如何更贴近婴儿当时的情绪呢?
做现象层面的描述就够了,不要评价,比如宝宝好乖呀之类的话都要尽量避免。婴儿需要听到的是妈妈的声音。第二,对情绪命名。
抑郁的位置(梅兰妮.克莱因):
婴儿从小就存在一种自我结构,出生以后,三四个月以后,他就第一个自我结构我们叫做偏执分裂位置。孩子哭闹厉害,对外界敏感,对世界的看法不能整合。6个月后,出现抑郁位态,也叫D状态。D状态是一个自我状态,与PS状态下相比相对成熟。
判断孩子是不是安全型有4个指标:
1、会不会玩
2、粘不粘人
3、对妈妈离开反应是什么
4、父母亲回来有没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