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朋友两家人到访喝茶聊天。聊到今年外贸出口艰难,关于美籍客户的故事。朋友谈到,这一美国客户对她非常好,纵是产品有小瑕疵,不会严厉批评,而对优秀的产品会非常欣赏表扬。而有些客户对产品不满,则会大骂,甚至摔产品。这个朋友非常享受跟这个美籍奶奶客户的关系。其间,另一朋友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你觉得她指出你的问题来,然后能解决这个问题好?还是让你内心舒服,然后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做外贸朋友的丈夫也谈到另一桩趣事一一有一丹麦客户,也是由他们引荐给我们国内一工厂,所有一切顺利,工厂发货到欧洲,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工厂老板找客户表示愿意赔偿损失,但外方表示不用赔偿,只不过此后再没有生意往来。
今天早上打卡互加《对话生活》,吴虹校长评语:不合要求,不用抒情。给我提个醒:该离开温暖的夏宫,到旷野去吧!
我常常极力的去寻找欣赏我的朋友,也常常想逃离刺痛我的人和场景。伯牙鼓琴,子期亡,伯牙断琴绝弦。故事虽凄美,却否定伯牙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依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活着?”
友人又提另外一问题:这些不合格的产品,这个外籍老奶奶会拒收?“会的,不过极少次数有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这个美籍老奶奶很谦逊,但有原则,这给我很大的启示。这个老奶奶应该是非常欣赏我的这个朋友,这个朋友也非常懂这个老奶奶客户,她们是在同一频道上。如今,老奶奶仙逝多年,朋友一直怀念。
今天早上,吴虹校长一句评语,我听懂了,但还要谦卑的心去听。好多时侯,我们都会选择没有思考的、浅薄的、安逸的、放纵的、得过且过的方式去混日子。
我们常常会对青少年说:“这是你一生中最无忧无虑,最美好的几年。”也会常常听到:“这代人比已往任何一代压力更大。”同样,昨晚,一朋友也对这说法表示有疑问。他说到,当时他妈妈也这样对他说。但他没感觉到压力。细致推敲之下,这两句话可能有某些现实依据,但非全部。而且逻辑欠周密,只能人云而云。我们对话生活,需要一个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的生命在对话。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成长背景不同,生命不同,有的是铜器,有的是陶器,奏响出来的声响不同,落地生根长出来的样子也不尽相同。认识是一种智慧,享受也是一种智慧,对话更是一种智慧。
基于真理,积极生活。耶稣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好多人特别不喜欢这一句话,甚至讨厌这一句话,也不认识这是人生最智慧的话。一旦遇到困难痛苦,就开始抱怨,有多少人就在抱怨声中荒度了一生!对于乡村弱小学校,我们常常有话说,说苦水,说抱怨,说不满。能不能换个角度来看她?心平气和来对话?写下来,做个计划,一、……二、……三、……用行动改变。或欣赏她,让她有信,有心灵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