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有位教书匠,在私塾中教人子弟读书,自己也做问,大半辈子就喜欢作文论典、吟诗作对、自诩学问精深。
这天夜里,这老学究除外游玩回家途中,忽然见前方一个熟悉的身影,于是今天买了两步,追上一看,竟然是自己去世几年的旧友。
这老学究自认为人端正,心中也不畏惧,就问这位故人要上哪儿去?
这鬼朋友就回答说:“我现在冥界当差役,正要到南村去追命,正恰咱们也顺路。”
于是两人同行,聊了些生前死后的事情。
走了两里地就到了一处简陋的房子前,那故人就指着屋顶说:“这必定是个有学之士的家!”
老学究就奇怪的问:“你是凭什么判断的呢?”
故友就笑着解释:“古人有诗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看见的就是这个‘华’,人们在在白天都要劳作为生计奔忙,所以内心本真的灵性就会被掩藏,无法分辨。只有晚间熟睡之后,心念明澈,真正的性灵才会显现出来,而其中有些人所读过的书,那些精髓的一字一句都会在心发出隐隐的光芒,透过人身躯壳投射出来光华,这种光华缥缈游荡,色彩缤纷,绚烂如同锦锈!比如学问像郑玄、孔子,文章像屈原、宋玉、司马迁这些大文学家,他们熟睡后发出的光,能直达云霄,与星月争辉;稍微差点的,光芒也能达到几丈、几尺的范围,学问越少,光华越弱!连最差的书童,有时候也有豆大一点儿像是油灯的光,能投到窗户上。不过这些光华,人的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我们这些冥差能看见!这破屋顶上,就出现了七八尺高的光华,所以我就知道这是有学之士的宅子。”
老学究这么一听,自我感觉良好,就跟他打听:“你看我做了一辈子学问,睡着后家里的光芒有多高?”
故友看了看老学究,犹豫了一阵问:“你真想听?”
老学究再三央求:“你就说说看!”
随后故友摇头讲道:“其实昨日晚间我路过你的私塾,当时你正在午睡。于是我正好看到,你胸中虽然有一部讲解经典的论文、还有五六百篇诗作、七八十篇散文、三四十篇兵法注解,但是字字都化成了一股黑气,层层笼罩在屋顶之上。你教的那些学生读书的声音,也好似被掩盖在浓浓的乌云迷雾下。连豆大点的光芒都没有透出来!我这是说的实话!”
老学究听完大怒,就要捡起路边砖头去砸这故友,转眼却不知所踪迹,只有嘲笑声还在夜间回荡!改编自《阅微草堂笔记》
后记:做学问做到乌烟瘴气,这老学究应当回去自省了!这篇故事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学问不正,又误人子弟的假学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