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分到了高一3班,班主任是何老师,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男老师,比较平易近人,教历史,皮肤黝黑,看上去很踏实努力,据说当年他高考的时候是因为家里没钱供他读大学,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所以选择了一所不要学费且给生活补助的知名师范大学就读,毕业后当了老师,而我们班是他的第一届学生。如若不然他本可以读更好的名校的,本可以谋求比这更好的前途。
我对住校生活很满意,八个人一间宿舍,宿舍里有个小卫生间和洗手间,洗澡需要到宿舍楼下的浴室洗澡,每周的单数日开放,每天晚上拿着暖水壶去食堂接热水提回宿舍,以方便晚上洗漱。住校的生活是有规律的作息,每天晚上有延时班,统一在初中部的教室上延时班,从晚上十点到十一点,可以自由选择上或不上,等从延时班出来之后回到宿舍灯已经熄灭了,可以点个小台灯洗漱。
在刚刚开始的高中生活里,我很开心,很自由,也我常常觉得住校的生活很好玩,高中,大家不会如初中一般的懵懂,也相对来说比较纯粹,在应试教育之下大家只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是高考。而高一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似乎看起来李高考还很远。
老师是个圣神的职业,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们掌控着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尊重老师,老师也当尊重学生,生命的个体从不因弱小的卑微,可是传统世俗教育之下往往会让人记得前者,忘却后者,无形之中前者被放大,后者被缩小。老师占据了更多的主动权,学生的位置相对来说被动得多。当老师与学生相遇之时,无形之中能够碰撞出火花,形成磁场,有的磁场是正向型的,对学生有着正向的意义,而有的磁场是负向型的,对学生有负面的意义,若情况严重,这种负面的意义若是大到一定程度,甚至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
若幸运,碰上正向型相遇的老师,能帮学生一点点拾起自信,可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老师可遇不可求。若不幸,碰上负向型相遇的老师,反而会毁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且变成排斥学习的心理。而很大部分相遇既不倾向于正向型也不倾向于负向型,处于中和持平。
初中时期遇到郑老师是一种正向型的相遇,即便他在当下的教育环境里呈现出一种古板专制,教我们死读书的方式不够明智,即便他死板得以学习时间长短来衡量努力程度。可就他对我个人的重视程度而言,让我增加了信心,打破了一部分性格的缺陷,使得我性格中原只有内向的情况下,变成了一个内向外向兼容的人。倘若说我和初中的郑老师是正向型的相遇,那接下来高中的这位数学老师范老师与我则是负向型相遇,人生好坏掺半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