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巢居笔记小说之十三:守在公园里的作家

观巢居笔记小说之十三:守在公园里的作家

杨府/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在北京做图书那阵儿,图书市场已呈式微之势。此前烈火烹油般的锦绣之象,已渐次沉寂,不似往日,但惯性效应犹在。观潮者和弄潮者都依然踟蹰在各自据守的沙滩上,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一行歪斜不一的步履。这从每年元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依然火爆,但成交图书寥寥、书商表情苦涩即可见一斑。

在北京的图书订货会上,我认识了号称作家兼书商的叶江川。后来又在重庆、郑州的图书订货会上,见过几次面,喝过几次酒,算是朋友了。他出过什么书,写过什么文章,我曾在酒后问过他,他屡次都很含糊地说:“嗨,那都是以前的事了,悔其少作,不提它也罢!”

询之与他有乡谊的一蓄髯的朋友,蓄髯的朋友说:“什么作家,就一不入流的小书商。早年也曾发表过几篇纪实性的狗屁文章,也就从此把作家头衔戴在头上了。”蓄髯的朋友稍稍停顿了一下,一边整理书稿一边抬起头来,暧昧地笑了笑,接着又说,“不过,他也有以此为傲的资本。他的家门叔叔叶某某,可是文坛硬骨头,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诗人,因为文章之事,现在还身陷囹圄……”

说话的蓄髯朋友也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兼成功的书商,曾出版过《中国也可以说不》等有巨大影响力的图书,对像跟屁虫一样的叶江川打心眼儿里瞧不上。因此,语气轻侮。的确,与之相比,叶江川一无注册公司,二无发行渠道,三少运作资金,称他为书商,是习惯使然,也多少有世故人的抬举之誉。但他剑走偏锋、量体裁衣,弃其短,避其实,就其虚,走小众化的专业性图书出版之路——只做茶书。

事实证明,他是成功的。此类图书,在全国拥有一定量的稳固的消费群体。

他从出版社买来一个书号,每年印刷一次二次,皆根据市场需求而定。

中国的茶书,自唐陆羽的《茶经》至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代不乏人,皆有杰作传世,大概有一百多部。他就从这一百多部里,选了三五部,以陆羽的《茶经》为主,兼涉《品茶要录》、《大观茶论》、《茶疏》、《茶笺》诸种。

凡做过图书的都知道,做这类图书的人,要么是有稳定的发行渠道,要么就是把握不住瞬息万变的市场,而不敢去冒险、闯荡,唯像农夫一样,固执而保守地守望着土地的一隅,丰歉看天了。叶江川显然属于后者;再者,古人之著作,已属公共文化资源,不用买断版权,可以省下一大笔资金。虽不能大卖,速富,但也不似畅销书一样,时效性强,需高投入,担高风险。这是长销书,今年卖不完,明年再接着卖。然而,就是这样的蜗牛之步,他居然以区区三五本(种)书,在每年的两次全国图书订货会上,都能收获大几千册的订单,并以此养家糊口。这爿小小的园地,被他整饬得花木扶疏,近十年时光荏苒,花潮月汐,而景色依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平居无事,不是斗牌喝酒,就是游荡京城,结识名流。他常常拿出与名流达人的合影,吹嘘自己的能耐,也颇能唬住一些外省进京的人,求仁得仁,亦偶获一些生意上的好处。

后来几年,我离开了图书市场,先后被两家杂志社聘为总编,除写作、出版自己的著作,交给公家采购外,已很少参加图书订货会了。因此,也便与一些先前做图书的人,渐有疏离,包括叶江川。

然而,人生如转蓬,不知道会在某一年的某一个角落,会有偶遇之奇,得遇多年之前曾在一朵云下灿烂过的花木。委顿若何?飘零如何?锦绣若何?都不重要了。这样的惊奇,不常有,但总有。一次,我到前门大街参加一个会议。因为要把该采访的都采访完了,下午,我便提前离开了会场,到南城菜市口一带去赴一个朋友之约。当我经过陶然亭公园的时候,奇遇发生了,我遇到了叶江川。

叶江川依然清瘦,头发较先前明显稀疏了不少,向后梳笼着。但在脑后仍如往常一样,挽了一个不长而有些滑稽的发髻。上穿一件大号的蓝条纹衫,瘦小的身体似乎被风裹了几层,他不停地用手抻抻被风吹起的衣衫。下着短裤,跻拉着鞋。在他身后,是一排低矮的雕花铸铁栏杆,月季正艳,透着幽香。他的左手,靠着栏杆摆放了一排四五块展板,有图有文。他脚前的地上,放着一个书包,半启着,露出几摞小册子。围着一大群老太太、老先生,或看展板,或翻着小册子。遇到晦明不清之处,则不惮烦琐地向他讨教,他则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诲人之诚,有师者风。

我素喜热闹,有围观癖。即上前观看展板上的内容。嗨,无多惊奇,原是介绍一些生活中的诸多禁忌,还有一些养生保健之类的常识。年轻人无多兴趣,但颇能迎合老人的关注焦点。略举二例:

一.蜂蜜与大葱不能同吃,否则会引起中毒,伤眼睛,引起眼睛不适,严重会导致失明。

二.豆腐不能与菠菜同吃,否则不但钙得不到吸收,还会破坏本身内部的钙质,导致结石病、腰椎病、颈椎。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我不禁哑然失笑。

是谁这么搞笑,这么小儿科的话题,竟敢堂而皇之地摆置于公园?若是公益活动,“犹可说也”,而竟售卖于人?

或许我嗤嗤的笑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我们的目光透过攒动的人头相遇时,我们都惊呆了。彼此先是一愣,继而同时喊道——

“啊,叶?”

“啊,杨?”

他丢开话筒,分开人群,走过来热情地与我拥抱。

聊了几句后,我告诉他今日之所至,便诚恳地邀请他晚上一起去喝酒。恰在此时,朋友的电话来了,问我走到哪儿了?我便把遇到叶江川的情况向他说了。他与叶亦是旧识,于是也便热情地邀他同往餐叙。

“稍等,等我挽个结。”他拍拍我的肩,走到台前,对一群老人们说,“今天就到这里吧!《食物相克图表》,优惠大家。这是最后的机会了,现在只卖五块,要买抓紧了呵,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以后我主要是在北城奥林匹克公园一带活动,再过来不知到何时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说完,他开始收拾摊子。对于老人们的疑问,也便有些搪塞。他拿出一张挂图和一本小册页,有些不耐烦地说:“我讲的话都在上面,有图有文有论据有真相。三五块钱谁兜里没有呀,给我我也发不了财,但小钱却能买你一个健康的晚年,买你一个全家的幸福平安。这就要看个人的眼光和缘分了,上帝给你送来了健康的机会,你不抓住,那也怨不得天老爷啊!”上杆子不是买卖,劝不如激,他这几句话果然起效了,有几个老人已经或正在付钱选货了。

此时此刻,我从心底里有些佩服他经商的天才了。

途中,我问他这些年的生活生存状态如何?想必也不会太差吧!

不料他叹了一口气,说:一言难尽啊!本来不错。那几年做图书,你也知道,我虽不像章波、夏达他们那样,一年出品上百种书,流水过亿,可以在京城起高楼、可以日日宴宾客。但凭借着我的茶书系列,也渐成品牌。积石成山,也在东三环新使馆区按揭了一套大三居的房子。后来图书生意不好做了,我就思谋着转型。拜了一个师傅,去学做古玩。把大三居换成了一个小二居,透出本钱来,一心倒腾做大,结果被人坑惨了。我现在家里还有十几件青铜器、古玉、古画砸在手里,但都是赝品。这行水很深啊,套路复杂,不是咱这种人能玩的,只有自认倒霉了!

“兄弟,江湖路远,坑多水多,过去了的就过去了,多往前看吧!”我忍不住表达同情,递给他一支烟。

他涩涩地笑了一下,点着吸了,继续滔滔不绝。他的口才很好,朋友圈中说到他,第一评价乃是:“他是话痨。”他喷了一口烟雾,说,那一段时间,我除了北京的一套房子,可以说几乎山穷水尽。也是我流年不利,赶上事儿了。偏偏此时,老婆得了肿瘤,老婆跟我这么多年,生儿育女。我再怎么折腾,老婆都毫无怨言。患难夫妻,咱得给她治呀!正巧那一段时间,北京的房价疯了似的蹭蹭往上窜,于是一合计,卖了。当时的盘算是,先赚一笔救急,等渡过难关之后,再买回来。可老婆的病好了,北京也限购了。你说悲催不悲催,我从有房户变成了无房户。前几年,我家又生了老三,可孩子先天兔唇,手术前后做了三次,也花了大几十万。

他把挎包往肩上提了一提,猛吸了几口烟,然后把烟屁股用中指弹向路边的垃圾桶,可惜没射准,跌在路边。他紧走两步,用脚碾灭。对着古都的夕阳,长舒了一口气,回头对我笑笑,说,我说这些,并不是要赚取你的同情,只是生活不易而已。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只是被我赶上了,让我承受得比别人多一些罢了。但是——他话锋一转,露出一丝神秘而又狡黠的微笑,继续说——生活也很善待于我呀!前年,对,是前年,我也发了一笔意外之财。

接着,他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有一段时间,他无事可做,便与人在某杂志社门口,合摆了一个废旧物品回收摊。杂志社要装修,就把仓库里存放多年的废旧报刊、堆积的稿件,一股脑儿地趸给了他。他做过图书,也倒腾过古玩,他就从这堆废旧书刊中,敏锐地发现一些疑似名家的书信、字画之类的玩意儿,他从中挑拣出三十余幅(帧)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找人估价。其中一幅时任中书协主席的一副对联,有人竟出25万元的高价收购。如此以来,他兴趣陡长,乐此不疲。但折腾了二年,机会几近于零,再也没有紫光降临,好运帮身。而每日里辛苦依旧,始终所获无多。反而犹遭同行倾轧,渐渐地,他就铩羽而退出了。

我听闻后,直赞他有眼光,虽有磨折,财运还是不错的。

他忽然灿烂地一笑说,与郎夫相比,我也算知足了。

郎夫?哦!没等他提醒,我立刻想到了那位善做跟风书、好酒量的蒙古汉子。

郎夫为人忠诚,做事踏实,好酒好朋友。只要朋友有困难,且自己力所能及,无不伸出援手。因此,人缘极好。他自己从来不敢也不去冒险,只跟风做书,不做能赌一时之雄的选题,市场上畅销什么书,他就很快地跟进什么书。他说,别人吃肉,我总能喝汤吧!虽未能大赚,但总能收获到一些余粮。他紧跟在书市的后面,匀步前进着;而那些嘲笑过他的激进的人物,或掉队或摔跤了。反过来,这些在市场上曾经大起大落的人再回头看郎夫,无不啧有赞语。此后,书市衰落了,原本那帮最早在京做书的书商,个个都金盆洗手,另谋他就了。他们多数人卖了北京的房子,加上这些年做书赚来的钱,相期相约着跑到风光旖旎的彩云之南的大理山间,买房置地,归隐林泉去了。平日里喝茶谈艺,读书写诗,招待四方宾朋,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神仙生活。

郎夫一时失了参照的标杆,而做书的初志不泯。这样蹉跎了近一年,总想着再怎样去突破了。便在一二损友的撺掇下,做了两本原版书,但亏了。他心有不甘,为了省钱,竟做起了盗版书。被罚款不说,还被关进局子半年。叶江川说,郎夫的教训深刻啊!现在的图书市场与先前有着根本的不同,民营书商全面撤退,主流出版社进入了营销市场。而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个性化、小众化将是一个方向。我出挂图、小册子,你也不能说我这是沦落。我也是考察了市场,走的是离图书最近的一途。毕竟咱轻车熟路,低成本,有销路。而且清晰,一目了然。关键是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实用性强。定位准确,服务对象精准。虽是擦边球,但传播的是生活的正能量。天晴之日,守在公园里,老头老太扎堆跳舞的地方,给他们进行健康知识讲座。这叫培育客户,"洗脑?"干嘛说得那么难听。一一他回怼了我一句一一他们这群人,健康意识、养生热情超乎想象。因此,每个月都能卖出大几百甚至上千张。我这两年的生活费,基本都是从这里面挣来。

他抖一抖书包,很有些心满意足的样子。

观巢居主人曰:生活的选择,有时也是很无奈的。选择正确与否,与个人的识见和经历有关,也与自己所处的人文环境有关。不管是主动的选择、被动的选择和没有选择,区别很大,对生活或命运的影响也都是不一样的。命运中悲苦或滑稽的那一部分,或许因为选择的不同、努力结果的不同或有所减少或加诸更多。但我们又不能不选择。所以说,生活就是一出悲喜剧,在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寻找丶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37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36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415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157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17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25评论 1 29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2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87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10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33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90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11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0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5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1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9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77评论 2 35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物啊? -因为有脑子的男人是不娶讨人喜欢的女人的” 自知高贵便无需装点 晚安
    栗子树上的狗咩阅读 236评论 0 1
  • 每次商场在做活动的时候就会去其他商城暗访,目的就是收集其他商场的活动,做到对市场的了解,才能做出对的决策。 ...
    姜杨Ada阅读 165评论 0 0
  • 地铁上,一对大约五十岁的老夫妻,带着他们四岁的小孙子到另一个地方,孩子一开始还挺听话的,不知道为什么,大约过了三四...
    小5_2017阅读 238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