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么高深,不光是来做一回标题党的。
我们找寻着优雅,因为这可以使我们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哪怕只是看上去有趣。
怕没有人来关注自己,怕别人在自己身上打上无趣的烙印。所以,不少人会和粗鄙绝决区分开来,以追求美来描述自己的审美,鄙视一切自认为俗气的东西。
其实文化这个东西本来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源于我们的社交,以及知识的积累。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面来反应艺术的修养和美的感悟。文人士大夫阶层,用琴棋书画来审美艺术。于是乎,我们的历史中出现了不同门类,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文化呈现。对自己关注和研究的领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以及独立的思考,这些知识积累和个体感悟,随着时间推移,经验的积累,慢慢会形成个人的感知体系。
艺术成为了不同人表达个人感悟的独特方式,有些人善于用语言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感知,而有些人并不精于此道。通过绘画,通过书法,通过文字,通过音乐,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是有某种哲学上的联系的,这种有关联的感觉,有时被称为艺术的通感。
要达到⎡美⎦或者说⎡优雅⎦,每个人都可以积累自己的方法,在不同领域,做不同尝试。
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一种学习的心态和总结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表达体系。所以,不必用特定的思维来框定某个体系的东西是好的优质的,某个体系的东西是坏的劣质的。
通常我们的学院派会鄙视草根,凭什么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成绩,一个业余的草根通过旁门左道也想达到。草根又会看不起学院派,认为他们的思维是被教育局限的,缺乏创新思维的在,在技术月薪日新月异的当下,摄影、摄像、多媒体的录音,现在已经成为每个人随手可得的创作工具,新时代必然会产生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当年印象派画家战胜沙龙派画家,也是一次草根对学院派的胜利。也许文人的情趣爱好与平民的癖好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异。艺术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的需要,只要使用正确的方式思考和实践,谁都可以创造艺术。不得不说的是,艺术本身由天赋决定的,单靠个人努力而忽略天性的禀赋,往往事倍功半。所以个人在提高自己艺术能力时,应该首先考虑个人的爱好,以及擅长做的事情。同样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却会比较轻松的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是最好在年轻的时候,靠个人对自己挖掘尽早找到。
我们时常评论一件事物的优雅以及粗鄙时,往往会用某种方式来进行区分。诗歌是优雅的,相声是粗鄙的;绘画是优雅,摄影是粗鄙的;音乐剧是高雅的,二人转是粗鄙的;电影是高雅的,电视剧是粗鄙的……
关于优雅的林林总总,其实,并没有那么绝对。吃喝玩乐同样可以是优雅的承载方式。会吃会玩的人,本身就有趣。对一个事情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又加上可以用比较合适的渠道表现出来。将他就可以成为一更改对没有见解的人。优雅的背后离不开人们具体的生活需求。所以,今天,如果有人懂得吃这件事,又可以用图片文字等方式分享自己的见解。他就可以成为一个接地气的生活美学家。美食家、旅行家、试睡师、测评师,他们不光光是只懂得体验的一群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的方式来适当的表达他们的个体体验。他们都属于未来的自媒体、艺术家。
谈论优雅背后,我们不必去讨论艺术门类间的差异。然而,站在市场的角度,⎡优雅⎦却往往被大众喜闻乐见的⎡粗鄙⎦打败。为什么?因为她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有太多的个人主观意愿,有太多的坚持底限。这本身不是⎡优雅⎦的错,而是⎡优雅⎦不够市场化,不懂放低身段去根植于市场。这点上反而是没有底限的⎡粗鄙⎦大行其道,深入人心。
所以,并没有绝对的优雅或者粗鄙,每个人遵从个人的内心,发觉的个人特长,用乐于分享的心态,找到优雅的绽放机会,剩下的就交给互联网的传播去达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