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欺崖蜜,软欺酥

父亲剥蚕豆角

今年五一未回乡。假期里,到菜市场买剥好荚的蚕豆米,10块钱一斤。好家伙,快赶上半斤肉的价钱了。真是时令菜蔬贵如金啊!

想尝鲜,价格也就不贵了。一斤到手,匆忙回家;清洗干净,葱姜作料,上油放盐,旺火爆炒,一盘清炒的蚕豆米端上了桌。

妻女感觉不错,吃得津津有味。我夹起一筷,放在口中;有点甜,也有些糯,是蚕豆的清香味。细品味,总感觉像缺少了点什么……

去年的五一节,我回到老家看望父母,在老屋里与父母小住。

乡村的暮春,已有初夏的影子了。父母种植的园田里,油菜荚饱满,已弯下了腰,低下了头,托着沉甸甸的荚果;玉米苗已有半尺多高了,正伸展着细长的叶片,在风中飘舞;黄瓜苗、四季豆苗、豇豆苗都伸着腰,爬上了父母给它们“撑腰”的枝杆。

父母侍弄的菜园,既是一幕丰收在望的盛景,也是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通往台子路口的小道两侧,父母种植的蚕豆物上,挂满了饱满的蚕豆角。蚕豆物子上,从根部到顶部的茎干上,隔不远就伸出一个小枝杆;枝杆不长,长有三四片叶子。茎干与枝杆的枝丫处,挂了一个或者二个的蚕豆角。

我发现,大多是每个枝丫只挂了一个;挂二个的极少。即便是挂二个,也是一大一小,有所区别。母亲说,它们开花时,每个枝丫还是有三四朵花的,只是结了一二个果。要是全部结成果,那营养供应不上呢。

细细数来,每个蚕豆物子上,大多是挂了七八个豆角。豆角表面呈青绿色,从顶部到尾部,一凸一凹的,饱满的豆粒凸现明显。它们像小型的青蕉,也如佛手一般,煞是可爱。细看它们,其外形更像是成年的蚕,难怪叫它“蚕豆”呢。

清代叶申梦在《醉花阳·蚕豆》一诗中描述它“花吐宛如蛾,荚宛如蚕”,还是挺形象的。在蚕豆物子的顶部,还开有数朵的蚕豆花。花虽已不多,也到了残花之季,但还是像蛾羽,像眼睛,令人遐想!

打扫完庭院的父亲挎着个竹篮走了过来。父亲说,摘些蚕豆,给我尝鲜。母亲说,不要在蚕豆物子上摘了,把那些没开花了的蚕豆物子,直接拔了,腾出地来,栽种其他的瓜秧菜苗。

勤劳的母亲,总是不让门前的园田闲着,一茬接着一茬,一季接着一季,种上时令蔬菜,自己吃一些,大多是捎带给在县城的兄姐们尝新尝鲜呢。

父亲很快就拔拽了一大把蚕豆物子,放到门前;也搬了一把椅子坐下来摘豆角。父亲直接从蚕豆物子上把豆角剥开,摘出豆粒甩到竹篮里。

不一会,竹篮角里,已聚集了一大窝豆粒。颗颗豆粒,饱满圆实,碧绿光亮,有如绿色的瓣形珍珠。“翠荚中排浅碧珠”,宋代大诗人杨万里说它是“碧珠”,一点也不夸张。

蚕豆粒的顶部壳,叫“种脐”。有的已呈黑色,有的还是淡青色,与豆粒的外壳种皮一般颜色。父亲说,那黑色的,就是有些老了,要剥开外面的种皮,直接炒豆瓣。如果不剥皮,就直接加水煮熟,吃起来是比较糯的。

说起蚕豆的吃法,父亲很自然地就讲到了上世纪的挨饿年代。父亲说,祖母那时就是靠房前屋后的蚕豆角,把它们当作全家的主粮,才保住了一家人度过那个困难的年代。

《农书》上说:“蚕豆,百谷之先,最为先登,蒸煮皆可便食,是用接新,代饭充饱。”蚕豆,在春末夏初“青黄不接”时,最先成熟,是解决民生温饱的“接济粮”。

现在,它不再是“接济粮”了,已成为人们品尝时令菜蔬的一种菜品。

我蹲下身,帮父亲剥豆角。父亲不让,“你不要动手,剥了这些豆角,会把手指甲弄黑。这也不多了,我一会就剥好了……”

我说没事,剥了再去洗洗手。父亲有些“嗔怪”:“说了你不听!这又没多少了。何必糊一趟手呢!”虽没多少,我仍坚持和父亲一起剥了剩下的豆角。

正午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林,斜射过来;树影斑驳,点点阳光,散落在清瘦的父亲身上。父亲,头发稀少,两鬓斑白,虽80高龄了,但精神状态还很好,只是右小腿至脚根部有些麻木,走起路来,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母亲在厨房里忙碌,不一会厨房里就飘出了小葱香味。

饭桌上,母亲将清炒蚕豆的菜盘放在我的面前,以便我近距离地夹菜。你看,这母亲,还把我当成小孩呢,就如同我小时候一样,将好吃的菜放到我的面前。

清色的豆粒,泛着油汁;点点白葱,几片焦黄的腊肉片散落其中;色泽好看,香味浓郁;冒着热气,飘着清香,令人垂涎。

我夹起一颗放入口中。“落口消化”,同小时候的味道一样,齿舌生香,鲜嫩松酥,甜糯绵长。

我想起杨万里的赞誉“甘欺崖蜜软欺酥”(欺,胜过之意)。真的一点不假,此句实为对蚕豆的妙赞!它的甘甜,胜过悬崖处的蜂蜜;它的松软,胜过酥品。

母亲不仅烧的清炒蚕豆好吃诱人,母亲用蚕豆制作的其他食品和菜品,也令我记忆难忘,回味绵长。如春天里用腌菜炒豆瓣,夏天晒制酱豆子,夏天吃米茶时的“经典凉菜”蒜泥拌蚕豆,冬天的温火炒“粉蚕豆”等等。

午饭吃尽,坐在厅屋里与父母说话。透过厅门往外望去,小道两侧的蚕豆物子随风摇动,个个豆角在阳光里,碧绿青翠,泛着青绿色的光。

它们“知春不久归”,用自己的果实,与小道两侧的繁林盛木、园田里的瓜秧菜苗一起,装扮着这暮春盛景,装饰着这幽静的老屋院落。

愿父母的晚年生活,如这翠绿的蚕豆一般,甘欺崖蜜,软欺酥!

蚕豆物子上挂满蚕豆角
老屋门口暮春盛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7,24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681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443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475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458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85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51评论 3 40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112评论 0 26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60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83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63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8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5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90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636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925评论 2 34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