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眼中的“两顾”,早已不是最初的味道了。
Part 01
两顾
“两顾”是某四线城市的婚俗,
从字面角度来理解,就是“两边家庭都要顾及”。
两顾的现象多出现于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长辈为了延续所谓的“香火”,不允许后代上门,遂追求两个家族力量的制衡。
蛤蜊是家中的独女,掌上明珠、视若珍宝,从小品学兼优,舞蹈、钢琴、素描、书法均有涉猎,父亲贯彻了“富养女”的思想方针,给予蛤蜊最大程度的精神教育。等到蛤蜊顺利考上复旦大学的医学专业,亲戚四邻纷纷对这位成功的家长讨教经验。
学医的道路漫漫求索,一毕业蛤蜊就辗转各个科室实习,转正后又忙于工作,鲜有业余精力处对象,一直到三十多岁仍然单着。
蛤蜊并非没人要,体面的职业、丰厚的薪资,在这个物化女性的时代,女医生、女教师、女银行柜员,堪称男人择偶的“三大黄金选择”。更何况,蛤蜊五官精致、身材姣好,走在街上绝对是女神。
也不是没谈过对象,蛤蜊谈了五年的大学男友就是被父亲一手否决的。在父亲眼中,那个刚毕业的男生两手空空,凭什么娶走自己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宝贝公主?也许,在父亲眼中,自己的女儿,在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天,就应该有开着奔驰的企业家排队来提亲。
当然,上面这些都是历史了。女儿老大不小,父亲只得“稍微”降低标准,给安排介绍了当地的一位大学男教师。
女儿这么优秀,最差最差,也得找个知识分子吧?而且,医生配大学教师,有面子!
至于嫁娶的权衡,亲家拗不过固执的父亲,妥协“两顾”。
Part 02
问题不少
有人说,至亲之人,也不过是比外人更加靠近地同居。
蛤蜊和丈夫大米,两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有自己的婚恋观,但是父辈的言语,总是用委曲求全的语气,变相地胁迫子女的情感。蛤蜊认可这个温良正派的大学教师,奔着谈婚论嫁的共同目的,文化背景又相近,两人都觉得自己是在岁月的兜兜转转中,捡到了难得的宝贵爱情。
蛤蜊想要嫁入大米家,遭到了父亲的猛烈抗拒,一口一个家谱,仿佛女儿嫁出去,就成了“断子绝孙的历史罪人”。争吵得心力交瘁,蛤蜊已经麻木,父亲最拿手的伎俩,就是躺在藤椅上,捂着心口,装出旧病复发的样子。
验孕棒显示两条杠的那天,两边的家长就开始机关算尽、勾心斗角,那些平日面都见不到几次的七大姑八大姨,跑来游说两个孩子。孩子的姓氏,对这些冥顽不灵的老东西而言,关乎颜面。
颜面,一切都是为了面子,蛤蜊听着姑姑的唠叨,疲倦地呆呆出神,思绪回到了婚礼的当天。
Part 03
婚礼
那是一个灰蒙蒙的阴天,毛毛细雨没有浇灭酒店门口的鞭炮。租来的豪车被迎亲的亲戚们拦住,小孩子们肆意地引爆礼花筒,大人们起哄着地对新郎官讨要“下车红包”。
两顾的弊端就在于,一碗水它很难被端平。虽然事先商量好,要在双方的老家各办一场酒宴,但是谁先谁后的问题,向宾客们暗示着这段婚姻的强势方和弱势方。大米的家族,坚持要在他们老家优先办喜酒。
既然,优先权被男方夺走,这损失就必须要补回来。几个姑姑围在蛤蜊的婚车车窗旁,小声暗示蛤蜊,让男人加钱才肯下车。大米的父母铁青着脸,整个家族的人傲慢地在酒店门口的台阶上站成一排,高高在上。新郎官大米陪着笑脸偷偷往车里塞了红包,姑姑们才给蛤蜊放行。
进入礼堂的时候,右为贵,左为贱,
两家人为了右侧的“主桌”产生了分歧。
明明是大米的婚礼,就理应是大米的亲戚坐主桌。蛤蜊的父亲却临时起意,想要在亲家的乡邻面前示威。
僵持不下,宾客们在礼堂嗑了半小时的瓜子,蛤蜊熬不住,拽着同辈分的表妹入座了“副桌”,才将幺蛾子告一段落。
Part 04
数不尽的矛盾
很难说清,两家人是因为婚礼的事情埋下了祸根,还是两顾的习俗本身就存在隐患。
婚礼上的结怨,使得两家人在较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轮到蛤蜊办婚礼的时候,婆婆当着新娘的亲朋好友的面,特意在司仪的话筒中,强调了儿子的大学教授身份。
是啊,新娘是本科医学生,新郎是教授,此话一出,也算是报了上次的“主副桌之争”的仇。
蛤蜊还没有怀孕的时候,小两口最怕传统节假日。
中秋和除夕去谁家过;
先去谁家后去谁家;
给婆家送多少礼品、娘家送多少;
小两口很反感这些繁文缛节,但矛盾并不是单凭“反感”就能杜绝的。
蛤蜊怀孕后,四位老人便开始盘算孩子跟谁姓。
假惺惺地约定第一胎跟大米姓,
双方都只是含糊其辞,没有具体讲清楚男孩女孩的问题。
老天保佑,母子平安,面对这个哇哇大哭的男婴,外公却变了卦,执意要婆家等第二胎。
谈到二胎,又是一番凶险。大米心疼蛤蜊,三十多岁的年龄,不尴不尬地踩在“高龄产妇”的边缘。身为丈夫自然建议蛤蜊做剖腹产,计划却被老人们叫停,毕竟,做了剖腹,几年之内是无法要二胎的。
Part 05
有时候
有时候,蛤蜊和丈夫真的很想连夜之间收拾被褥打包逃离这个城市。但是他们不能,想归想,老人们年纪都大了,孝道是不能不尽的。
只是,细细去审视这段婚姻,会落得今天这般满地鸡毛的境地,四位独断专行的老人,必然是有贡献的。
幸运的是,现在两边都如愿以偿、各添一枚男丁。弟弟经常被同学们询问,为什么他跟高年级的哥哥不同姓。个别淘气的小孩子,甚至胡诌重组家庭的谣言。
哀莫大于心死,现在蛤蜊已经不会再去和老人们抗争;
哀莫大于心死,老人对“同姓的自家孙子”宠爱有加,对“异姓的别家小孩”区别对待;
哀莫大于心死,一份婚姻,双份操劳;
哀莫大于心死,两顾啊两顾,对蛤蜊而言,早就变了味。
蛤蜊眼中的“两顾”,早已不是最初的味道了;又或者,“两顾”从来就不像幻想中的那样公平、那样美好。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