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国学大师,一生著书立说,为国家命运奔走呼号,倡导立法维新。
这样一位心忧天下的大忙人,对子女的教育却毫不放松,他为孩子们共写下400多封家书,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一封。
他的9个子女中,三个是工程院院士,六个是各方面的专家或人才,梁家因此获得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称号。
看梁先生的家书,会发现他对孩子们特别宽容。
二女儿梁思庄考试成绩不好,心情郁闷,他赶紧写信安慰:“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能在37人中考到第16,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
思庄面临专业选择时,梁启超想让她学生物学,但思庄不感兴趣。
得知情况后,他又立刻回信:“庄庄,凡学问最好是因为自己性之所进,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之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
思庄后来学了图书馆学,成为我国第一代图书馆专家。
在儿女的婚事上,他先考察合适的人选,再介绍两个人交往,但不强迫他们结合,他说“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
他的宽容民主,让女儿思顺、儿子思成,都找到了最佳人生伴侣,尤其梁思成和林徽因,更是谱写了一段爱情佳话。
在梁启超先生的家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难发现,正是他宽容有爱的人格特质,才让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成就人生和事业的辉煌。
反观我们现在的父母,在面对孩子升学、选专业、找伴侣这样的事时,又有多少是从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真正爱孩子的角度出发的呢?
他们打着“为你好”“为你将来着想”的旗号,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们带着隐形的思想镣铐,孤独苦闷地度过一生。
我们不禁要问,宽容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魔力,能让父母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
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戈登.奥尔波特说:“基于性格形成的宽容总是意味着,个体对他人始终抱有积极的尊重—无论对方是谁。这种尊重可能会延伸到生活方式中的方方面面。”
他在其奠基性著作《偏见的本质》中对“宽容”做了详尽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宽容的本质
戈登.奥尔波特博士认为:“当我们描述某个个体对所有人都怀着友好的态度时,我们会称其为宽容的人。无论他人是何种种族、肤色或信仰,宽容的人总是对其表达出认同。”
纳尔逊.曼德拉在当选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时,特意邀请看押他27年的三位狱警参加,这三个人曾用尽残酷手段虐待他。
就职仪式上,曼达拉与他们逐一拥抱,并恭敬地向他们致敬,看到这一幕,全世界都安静了,曼德拉解释说,“当我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很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曼德拉用实际行动教给人们,真正的宽容会认同对方的所作所为,让人感到温暖,不抱怨不憎恨,并从中找到积极正向的力量。
宽容的父母能给孩子提供向上生长的必要条件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博士认为,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除去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宽容在其他四个层次中都占据了重要成分。
1.宽容的父母能让孩子有安全感,感受到爱与被爱
宽容的父母能给孩子创造宽松的家庭氛围,无论孩子们做什么都能受到欢迎、接纳和喜爱。他们的生活充满安全感,而不是威胁性。
华人卡内基之父黑幼龙先生有一次去看望上耶鲁大学的大儿子,发现他宿舍床头放着香烟。
黑先生心里又气又急,想起自己当年戒烟时的痛苦,担心儿子重走他的老路。
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跟儿子开玩笑说:“你比我强,我15岁就开始抽烟了,你18岁才开始抽。”
黑先生没有责备儿子,他知道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觉到父亲是爱他们的,父亲尊重他们的每一个选择,而不是把自己的好恶强加在他们身上。
其实,大儿子很小就看到父亲反复戒烟的痛苦,他知道抽烟不好,只是受宿舍环境的影响,想尝试一下。很快,他就戒了烟,没有染上烟瘾。
如同戈登.奥尔波特博士所言,“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宽容父母养育下的孩子能够适应外界对他们的需求,发展出属于自身的良知与愉悦。他的自我不会被压抑,而是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2.宽容的父母能给予孩子灵活自由的思想
宽容的父母对孩子不那么严厉和死板,他们在心理上呈现出更大的心理灵活性,对两极化思维持排斥的态度。
有些父母告诉孩子,“和学习好的孩子交朋友,别和那些学习差的孩子玩”,好像学习差的孩子一无是处一样。
虽说交友对孩子很重要,但这种偏见无疑会对孩子以后的事业和生活起到不利的影响。
宽容的父母则不会这样做,他们很少将事物区分为“完全正确”与“完全不正确”两个极端,他们思考事情更全面,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都有中间地带,他们用成长型思维来面对任何事。
“童话大王”郑渊洁小学时不按老师要求写作文,受到老师处罚,因为不服老师的处理,在课堂上放炮,被学校开除。
郑渊洁父亲知道儿子有写作的天赋,虽然反抗老师的方式不对,但儿子本身并没做错什么。
父子俩回家的路上,郑渊洁知道自己错了,给父亲道歉,但父亲安慰他说:“孩子,没关系,爸教你!”
父亲的宽容与爱让郑渊洁不再害怕,他把写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成为中国的“童话大王”。
3.宽容的父母养育出的孩子具有更强的受挫能力
宽容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够给他们更多的尊重与爱,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安全感更强,更能忍受挫折。
黑幼龙先生高中时学习不好,毕业后去了一所没人去的空军学校。但他的母亲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儿子不聪明,反而总是对他说:“龙龙,你那么聪明,怎么就不会打麻将呢?”
黑先生的母亲从没把学习成绩当做是孩子聪不聪明,有没有出息的证明,而是用一颗宽容有爱的心时时鼓励儿子。
黑先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虽只有高中学历,却成为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经理;43岁带着四个孩子出国念书,自己是班里最老的学生;47岁开始创业,历经艰苦,成为第一个将卡内基训练引入中国的人.....
他被誉为华人卡内基之父,四个孩子也都是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的高材生。
黑先生母亲的所作所为,就像戈登.奥尔波特说的那样:“宽容个体能够对违背习俗和准则的行为持有宽容的态度,良好的友谊和愉悦的相处,被视作比良好的举止和‘得体的’行为更重要。”
父母宽容人格的养成
有的父母说,“泰山难移,本性难改”,我就是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做不到那么宽容,怎么办?
其实只要你认同宽容在教育中起的作用,不知不觉间你就会那样做了。但是宽容不等于纵容,不是无底线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原谅孩子的过错,那样只会害了孩子。
所以,要做到有效率的宽容,你要做到:
1.不断地学习
父母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克服自身的偏见,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当孩子做出有违常规或错误的事情时,才能从正面引导孩子,而不被事情本身控制,陷入情绪的泥淖不可自拔。
2.学会共情
共情能力也被称为“理解人们感受的能力”,又叫“社交智慧”“社会敏感度”,是一种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妈妈带孩子去打防疫针,孩子哇哇大哭,死活不想打。有的妈妈会说:“别哭了,那么多人看着你,多不好意思啊。”可是,孩子却哭得更大声了。
有的妈妈不一样,她们会说:“宝贝,你很害怕是吗?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一打针就吓得哇哇大哭,可是不打针会生病的。你看我们是哭够了再打,还是赶紧打完去买根棒棒糖呢?”
很奇怪,第二种妈妈刚说完,孩子很快就不哭了,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妈妈的共情能力发挥了作用。
要做到共情,首先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忍一忍,等一等,之后再想想对方是什么感受,并把它说出来。
奥尔波特对共情有这样的描述,“拥有共情能力的人能够准确感知他人所流露出的情绪线索,这种正确的感知使他能够避免人际摩擦,并拥有成功的人际关系。”
3.自我洞察
奥尔波特说:“人们对自我的了解往往与对他人的宽容态度联系在一起,有自知之明、懂得自我批评的人不会惯于把自己的责任归咎于他人。他们了解自身的能力与缺陷。”
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说的是现在的父母陪孩子写作业的情景。更有甚者,有的父母被孩子气的心梗,放心脏支架等。
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是很辛苦,但是发生这样的情况也要问问自己,对孩子有所了解吗?对自己又是否了解呢?当你暴跳如雷的时候,你是否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了孩子身上?而孩子是否也像霜打了一样,满脸悲伤呢?
当我们明白了这些,或许会对孩子有更多的体谅和宽容,也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宽容的父母为孩子成长提供了安全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与爱。他们理解孩子的每一个选择,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强,遭遇挫折也不会被打倒。
因为他们知道,父母是他们最安全的港湾,走到哪儿都会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地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