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

作 者 简 介

[美]彼得·C.布朗

作家,擅长科普写作,文字练达严谨。

[美]亨利·L.罗迪格三世

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曾任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主席,人类学习和记忆领域专家。因在错误记忆心理方面的工作而声名鹊起。

[美]马克·A.麦克丹尼尔

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整合认知学习教育中心主任。他有两个主要研究兴趣:前瞻记忆和教育,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研究导致记忆和学习失败的因素和过程。在这些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将理论和研究扩展到了与教育相关的范畴。

精 华 解 读

目 录

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

二、“后刻意练习”时代来了!

三、让你好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四、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五、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正文:

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

1.“心智模型”:你的技能是一种条件反射

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从一个案例说起。

飞行员马特·布朗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有一次需要连夜开着双引擎塞斯纳飞机(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最耐用的通用飞机)去肯塔基州送货。当独自一人飞行在11000英尺的夜空时,右引擎的油压突然下降了。马特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麻烦。他的脑海中快速闪现了很多信息:引擎如果失灵,在关闭它之前飞机还能飞多久?飞机失去右侧的升力会不会掉下去?

最后,考虑到塞斯纳飞机的损伤容限,他立刻做出了行动:关掉坏了的右引擎,把螺旋桨桨叶调至与气流平行的位置以减轻阻力,同时增加左侧的动力。在勉强飞了十英里之后,马特安全地迫降了。

你不知道你学过的知识会在什么时候被派上用场,尤其这种要命的时刻,根本没有去查谷歌的时间。所以在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让它最后能够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本能操作,这种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而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打造“心智模型”的过程。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能够做到这些,你才算学会了一门知识,或者掌握了某项技能。

提起学习,我想我们一定会有几点共识,而这也决定本书的内容是否对你有用:1)想要学以致用,就必须能够持续记忆。只有这样,在你需要某个知识的时候它才会自动出现。2)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记忆,终生不怠,因为擅长学习的人会终生受益。3)学习是一种可获得的技能。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往往不会建立在直觉之上。

2.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方法

目前不管在什么领域,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都倾向于反复阅读书本,并且进行集中练习。这一点在学校“填鸭式”的教学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孩子们认真地记笔记,用荧光笔画了各种各样漂亮的线,然后站在墙角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或者在深夜里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如果有人站在旁边看的话,他一定会说:“这孩子可真努力啊!”

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在这个毫无挑战的过程里,你会逐渐产生“已经记住了”的错觉。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无法产生持久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最终,很多孩子会在考试时“原形毕露”。

重复阅读基本没有效果,但孩子为什么会继续使用这种学习法呢?那是因为大脑里的元认知占了上风。所谓元认知,就是我们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在重复中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所学,这就是元认知欠佳的最好例子。

元认知是如此地容易出现偏差,以至于最勤勉的学生也会陷入到两个误区中去: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知识水平;二是爱使用那些让自己产生错觉的学习方法。

3.知识链与记忆结

下课后,你有没有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今天所学的概念与定义,以此来回顾知识?看完一本书后,有没有试过把书合上,自己来复述一遍书的内容?在接触新知识时,你有没有试着把他们和已知联系起来,或者找找书本外的例子?

如果答案是没有,那么对不起,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喻成一条细链,把知识比作一颗又一颗的串珠,那么学习就是往细链上串珠的过程。重复阅读就像反复把珠子串上细链,却任由它们从链条的另一端掉落。那么怎样才能让串珠留在上面呢?没错,打一个结。

学习过程中,要为自己的知识链打上记忆结,你需要检索。

检索就是主动回忆某个事情的过程,最好的检索其实就是考试。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检索,也就是多去做自我检测,你的记忆就会得到强化。

书中提到了一个实验案例:在伊利诺伊州哥伦比亚市的一所中学,实验人员安排了两组八年级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科学课的一些小知识。一组人仍采用老办法,在老师的带领下重复阅读,但没有测试;另一组人需要经常接受关于这些知识点的小测验。一个月以后大考,凡是考到那些用小测验来学习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的平均成绩是A-;而在考察那些仅作复习但是没有测验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的平均分数为C+。

虽然学生们反感考试,教育部门也在出台政策来减少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考试可能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检索不需要高科技,却对孩子们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很多人都反感检索?因为检索是对大脑的审判,有时候你能想起来某个知识,但有时候怎么想都想不起来,这种挑战无疑会给你带来痛苦。但是,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挑战天性的过程,只有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那些不花力气、没有挑战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也许明天字就消失了。

4.学习有三个步骤

很多技能的学习都远比学校里的读书考试复杂,而且学不好还会出人命,比如学跳伞。美国海军陆战队有一个名叫米娅的中尉,她曾在23岁时被派驻到琉球群岛负责后勤工作。按照要求,她必须要通过跳伞训练,而这个过程也被记录在了本书当中。

跳伞培训过程中的第一个原则是:不允许学生带笔记本。你只需要倾听,观察,在心里演练以及执行。在跳伞学校这个地方,测验是最主要的授课工具,教练们永远用测验来推动学习。如果测验通不过,你就无需再进行下去,直接离开即可。

翻滚式跳伞着陆,在军事术语里边叫“PLF”。只要一触地,你可以朝六个方向(左前、左侧、左后、右前、右侧、右后)翻滚,这取决于你飘落的方位、地形、风向,以及你在触地的时候是否摆动等等瞬间的条件。一开始教官会让你站在一个沙坑里,有人给你解释并演示PLF的动作,然后轮到你尝试:你要练习从不同的方向触地并得到纠正,然后再次练习。

一周以后难度加大,你要从离地两英尺高的平台上往下跳;再往后测验会变得更加困难,你要攀到离地数英尺高的滑索上,抓住头顶的T型把手滑到降落地点,然后松手、落地、完成翻滚……直到最后,你要爬到离地三十四英尺高的跳伞塔上,然后练习从飞机上跳下来的所有动作,体会从高空滑降是什么感觉,如何处理设备失灵,如何携带沉重的作战装备伞降等等。

当这一切都变成你的心智模型时,你才能以一名伞兵的身份登机,加入由三十人组成的队伍,在空投区上空进行大规模伞降,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跳伞。

你可能一生都不需要学会跳伞,但从米娅学跳伞的过程当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多么复杂的知识或技能,都“学不出”以下三个步骤:

1)编码。假如你是米娅,站在沙坑里看教练演示时,大脑会把你感知到的东西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信息,形成一种心理表征,这个过程就叫作编码。而大脑中的这些心理表征,书中称其为记忆痕迹,它们就好像是我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几句话,只是短期记忆。

2)巩固。把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就叫作巩固。简单说来,就是重复练习,因为新学到的知识并不稳固。比如在米娅学跳伞时,需要不断地练习,得到纠正,然后再练习。这个过程都是在短期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脑力。上文中提到的“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行为,其实都止步于巩固,而没有继续到第三个步骤——检索。

3)检索。学习、记忆、以及遗忘会以有趣的方式共同作用,若想让学习成果更牢靠,我们在把短期记忆巩固成长期记忆的时候,就必须把练习做扎实。同时,不断地自我检测,会“逼迫”我们把所有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检索线”,这样在日后我们回忆起这些知识时才会游刃有余。比如在米娅学跳伞的过程中,伴随着每次进阶都有相应难度的测试,只有通过测试才能进行到下一环节,直至最终形成她对跳伞的心智模型。

二、“后刻意练习”时代来了!

1.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书中提到了一个关于练习的案例:训练两队孩子练习投沙包。考试规定,沙包要投到三英尺远的一个筐里。于是其中一队孩子一直站在三英尺的位置上练习投沙包,而另外一队人从来不投三英尺的位置,而是先练习投两英尺,然后再练习投四英尺,如此交替进行。

12周过后,研究人员对两队孩子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投两英尺和四英尺的孩子,最后在投三英尺时的成绩要远远高于那些一直在练习投三英尺的孩子。

从前我们讲过《刻意练习》,书里所倡导的focus(专注),feedback(反馈)和fix it(修正)的“3F原则”,就是让你在一段时间里反复练习同一件事情。而今天我们在《认知天性》中可以发现进步的一点: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它对于产生长期记忆及真正掌握某项技能来说无益。

2.间隔练习有奇效

本书在研究了《刻意练习》之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有间隔地安排练习有奇效,下面这个生动的例子会让你理解什么叫“间隔练习”。

有人挑选38名住院外科实习医生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被安排参加有关显微手术的四节小课,内容是如何把细小的血管缝合起来。半数医生在一天内就上完了全部课程,另外一半医生也上完了四节课程,不过每节课之间有一周的间隔时间。在最后一节课结束一个月后,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在哪个评估环节——完成手术的时间、手部移动的次数、重新连接血管的成功率、活鼠主动脉搏动情况——那些每节课之间有一周间隔的医生都表现得要超越另外一组医生。而且在一天上完四节课的医生当中,有16%的人损伤了实验白鼠的其他血管,未能完成手术。

为何间隔练习更有效?大概是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且和已知联系起来。而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持久记忆则需要花时间进行心理演练以及其他巩固过程。正因为如此,间隔练习才更为有效。

3.穿插不同内容的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

在练习中插入两个以上的主题或技能,也是一种胜过集中练习的方法。这里有一个小例子,老师教两组大学生计算4种少见的几何体的体积(楔体、椭球体、锥球体及半椎体),然后让他们解练习题。一组学生的题目是按照几何体的类目编排的(如先解楔体的题,再解椭球体的题,以此类推),而另一组学生的题目类型是混合的(穿插安排的)。

最一开始,按同一类型解题的学生正确率为89%,按混合类型解题的学生正确率只有60%。然而奇迹出现在最后一周的测验上,之前按照同一类型解题的学生正确率只有20%,而穿插练习的学生的正确率为63%。把问题的不同类型混搭起来,在最初的学习阶段会产生一点阻碍,但这种方法让最终的测验成绩提高了惊人的215%。

从感觉上说,用穿插安排内容的方式学习效果要比集中练习来得慢。但从掌握知识和长期记忆上看,穿插练习比集中练习效果好。

三、让你好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1.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通常我们认为,只要能把所学的东西和已知联系起来,我们就能学无穷多的知识。由于新学问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我们所学越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多,一条条的“检索线”就是这样被建立起来的。

但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需要忘记一些矛盾的、与旧的记忆相关的记忆线索,这样才能把记忆线索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简单点说,就是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还记得上文中讲过的跳伞培训吗?有很多伞兵从军队退役后想当一名跳伞消防员。但和军队相比,跳伞消防员搭乘的飞机不同,所使用的设备不同,跳伞规则也不一样。曾经在军队接受过跳伞培训反而成了跳伞消防员的一大劣势,因为你必须得忘掉已经成为心智模型的跳伞程序,用新知识替换掉旧知识。

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被遗忘掉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能让你日后找到并检索这些知识的检索线。为新知识建立起来的线索会取代旧知识的线索。也就是说,那些知识不是被彻底删除了,而是被存放在潜意识当中。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某些所见所闻在某一刻会唤醒你的回忆,哪怕是许久不曾想起的陈年旧事。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到过,叙述者感叹自己记不起来青春年少时在法国乡村里与叔叔婶婶度过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一块蘸了酸柠檬花茶的蛋糕味道,让过去的时光一一映入脑海。

我们的检索能力有限,这让记忆中的大部分知识不能“召之即来”。但这种局限其实是有好处的:如果所有记忆都能信手拈来,那就意味着大量的信息会在同一时间一块儿冒出来,如同堆积如山的资料一般摆在你面前,你得非常痛苦地花时间“翻出”你最想要的那一份。幸亏有“潜意识”这个柜子,让我们把一些根深蒂固的旧知识存于其中。在某个需要它的时刻,环境的刺激就像一把钥匙,打开那把旧锁,我们就能取出曾经的回忆。

2.越容易被想起,越容易被忘记

检索练习是强化所学的一种方法,但心理学家发现,如果知识或者技能越容易被检索,就越不容易形成长期记忆。相反,你在检索知识或技能上花费的努力越多,检索练习就越能深化这种记忆。

米娅在学跳伞的过程中被安排了很多需要付出努力、延缓学习过程的“困难”:有间隔的、穿插内容的练习,接连不断的测试等等,这些都换来了更牢固、更持久的学习效果。心理学家比约克夫妇创造出了“合意困难”这个词,以此描述那些能换来更牢固学习成果的短期麻烦。

检索(其实也就是重新学习)某件事物所耗费的努力越多,你学得就越扎实。换言之,关于一件事你忘记的越多,重新学习就更为有效,能更好地形成永久性的记忆。

3.给学习者的五条建议

在上一章中我们解释了“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的奥义。学习是需要挑战天性的,也是需要努力的。那么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样的努力?书中给出了五条建议:

1)学会巩固记忆。间隔练习,努力检索,这些花费力气的巩固过程会让你学到的东西变得具有可塑性,能够让你产生自己的理解,强化与已知的联系并建立牢固的心理线索和检索路径。所以真正能让我们重新巩固并深入学习知识的,其实就是“重构”这个过程。

2)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如果你的练习下够了功夫,就会使彼此相关的复杂理论或是技能融合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形成了心智模型。对应某项技能的心智模型就像大脑中一款又一款的“应用程序”,通过学习你可以积累大量的心智模型。

3)学会举一反三。在不同时机、不同环境下多次进行检索练习,期间穿插不同的学习资料,这样做有助于给这些资料建立新的联系,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彼此关联的知识网络。这个知识网络不仅强化了你对自己专业知识的精通程度,还可以增加检索线的数量,让它们能够充分应用于更多场合。

4)学会构建概念。我们不仅要学会某个具体的概念,还要学会辨析和归纳,也就是分门别类。比如知道猫和狗的区别之后,还会知道狗这种动物可以分成吉娃娃、哈士奇、德国牧羊犬等等。一般认为,学习时的穿插练习会加强一个人的辨析与判断能力。

5)注重学习迁移。用有间隔、有穿插、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检索练习会带来困难,克服这种困难需要一套心理活动。等到真的学以致用的时候,这种心理活动会发挥作用。“只有把训练当成比赛,才能把比赛也当成训练。”这种学习方法会提高被科学家们称为“学习迁移”的能力,即在新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能力。简单点说,学了知识,我们要多在生活中实践。

4.“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通常认为干扰不利于学习,但某种类型的干扰可以给学习带来一些好处,而且有时效果会出奇地好。

试想一下,你是喜欢一篇排版正常,字体清晰的文章,还是想看一篇字迹模糊的文章?你一定会选择前者。但事实是,当页面文本稍有模糊,或者字体略微有些难以辨认的时候,人们能够更好地回忆起文章的内容。

而事实证明,当教学大纲的编排顺序不同于课本内容时,学生就要下功夫弄清课程的主旨,还需要把不一样的东西对应起来,这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回忆内容。而且当一段文字中有单词缺少字母需要读者自行补齐的时候,阅读速度就会放慢,但记忆会更加牢固。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改变正常的表达形式会带来困难,干扰了学习的流畅性。但这种困难会让学习者更努力地构建一种合理的解读。这些增强我们学习效果的干扰,就叫作“良性干扰”。

5.“合意困难”vs“难得要死”

在别人教给你答案之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在当前的教育中,或许成绩仍被视作能力的象征,于是很多学生把错误看作是失败,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出错。对失败的恐惧导致学生厌恶尝试新事物,讨厌冒险,或者在考试前过于焦虑等等。但当学生们在自己的“试错”后能得到纠正性的反馈,这会加深他们的记忆。适度的失败感不是坏事,学新东西时遇到的困难是有益处的,因为尝试解决一个难题比坐等解决方案对我们来说更有帮助。

发明了“合意困难”这个词的比约克夫妇说道,困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能触发编码和检索的过程,从而促进理解和记忆。但那些学习者没有相应背景知识来处理的、无法强化技能的、或者你在现实中无法学以致用的挑战都是不合意的。教练可能会去教橄榄球运动员一些芭蕾舞的要点,让他们学习平衡和移动,但肯定不会去教他们打高尔夫球的技术,也不会教他们反手打网球的技术。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合意困难”和“非合意困难(无法克服的困难)”。

同时还要注意一点,你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里学到知识。因为人们很少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关于技能与能力的负面反馈,人们不愿意讲坏消息。其次,因为元认知的存在,你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表现究竟如何。

四、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1.小心大脑中的“系统一”

在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的过程中,大脑的确会做出一些干扰,比如我们上文中提到过的“元认知”。除此之外,也不要忽略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系统一(本书称为机制一)”。系统二是有意识的,参与逻辑和理性的分析;而系统一是无意识的、直觉式的,而且是瞬发式的,它会调用我们的感觉与记忆,在一瞬间评估形势。

中国台湾的“中华航空”就发生过一件吓人的事,不过好在最后有惊无险。1985年的冬天,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型飞机从台北飞往洛杉矶。在飞越太平洋上空时,飞机的一个引擎突然失灵了。机组人员决定重启引擎。他们没有想到这时飞机的高度表开始不断下降,但是机组人员完全没有感觉到飞机在下降。

这其实是由系统一引发的“空间定向障碍”,但他们决定相信自己的直觉,判定高度表失灵。直到飞机冲下云层,所有的机组人员看见了地面,这才意识到飞机真是朝下飞的。那一刻他们急速地拉起飞机,使其在接触地面之前又重新往天上飞起来。最后他们安全降落在旧金山国际机场,但飞机已经大面积受损,无法恢复。

所以系统一的错觉可以迅速瓦解人们在训练中付出的努力以及已获得的专业经验,这也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必须要有一套训练有素的系统二,要强化自己有意识地分析与推理,时刻关注“仪表盘”。

2.学习时要避免“记忆扭曲”

记忆是可以被扭曲的。对于一件事,我们只会记住其中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剩余的细节则由自己填补。暗示以及来自其他事件的干扰,都可以歪曲我们的记忆。澳大利亚心理学家汤姆森就遇到过这样的事件。悉尼一个女子在看午间电视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她开门后便被打倒,遭到强奸,不省人事。

她在苏醒后报了警,警察在她那里得到了有关嫌疑人的描述后,在搜索时看到了在街上散步的汤姆森。警察发现汤姆森非常符合描述,于是逮捕了他。最后,汤姆森的不在场证明使得真相大白:他那时正在接受电视台的访问,而那个女孩在去开门前,看的就是电视里汤姆森的访谈节目。

这种“记忆扭曲”是我们在学习中必须要警惕的问题。它也在给我们提醒,学习不能随心所欲,我们需要得到科学的指导,建立正确的体系。

3.用实践和测验评估自己

大脑中的系统一与元认知会干扰我们对自己认知水平的判断,所以评估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和测验。测验(考试)就是最好的自我检索方式。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和有经验的人一同工作,和专长互补的人组成团队,这些都可以帮你校准自己对已知与未知的感觉。

还有很多人没怎么注意过的一点是,日常练习要尽量模拟真实环境。只有在平日的练习里以真实场景作为铺垫,在不同环境中训练的次数足够多,那么到了真正的“赛场”上,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能做得很好。

4.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

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的确是形成自己心智模型时的“加分项”。我们曾在影视剧中看到过“记忆宫殿”的情节,这其实是一个把知识点在脑海中可视化的手段,可以用来组织并记忆大量资料。另外,编出一个口诀(例如九九乘法表),根据单词的韵脚找到规律来帮助记忆,或者把需要记忆的内容以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歌曲《但愿人长久》与《水调歌头》)等等。找到自己的记忆诀窍对日后的检索有非常大的帮助。       

5.智商与智商测试

智力差异会影响学习效果,这毋庸置疑。但不要过分在意自己的智商检测结果,因为一个人是有着多种层面的智力的。目前科学的智商分类有三种:

1)分析型。它指读书、学习以及应对考试的能力;2)创新型。它掌管一个人的创新及创造能力;3)实践型。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动手能力。

    我们无需太紧张智商检测结果还有另一个原因,智商是会变的。因此动态检测(测试完你的智商结构后,告诉你哪些指标还可以进步,甚至告诉你进步的方法)优于静态检测(只给出一个智商的固定值)。

五、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1.终身学习对大脑有益

大脑的构造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但神经网络的精细结构可以由经验来塑造。这也就是说,大脑是会变化的,尤其是通过学习,大脑中整合记忆的区域——海马体,会产生新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在下次学习新知识中继续发挥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学习,大脑会越聪明,终身学习对大脑有益。

2.影响你学习的几个因素

智商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若干理论解释了为何现在孩子的智商与之前相比普遍升高,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教育、文化(例如电视机的兴起)与营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性格、求知欲和家庭条件都会对我们的学习有影响。基因只决定了一个孩子只是比其他孩子稍微好奇一些(求知欲更旺盛一些),但如果环境能够满足他的好奇心,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比其他孩子聪明许多。而且一般来说,在那些有更多资源、教育条件更好的家庭中,激励与培养更容易实现。

3.如何放大你的智力

我们都想放大自己的智力,至于具体如何做,书中给出了三条中肯的意见。第一点是抱有“成长心态”。这指的是不给自己的学习设限,多去撕开自己好奇心的缺口,汲取多角度宽领域的知识。第二点,即使我们说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推荐了很多技巧,但永远别忘了,你是否有执行力,这比技巧更重要。第三点,像专家一样思考。自律、严谨、加强自我磨炼,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家”为目标去学习某项技能或某门知识,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4.学习策略大集锦

给广大职场人的策略有:多做检索和反思,思考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会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到投入其中,如果“心流”体验很多,这会有助于你对自己的专业产生独特的理解和领悟。

给学生的策略有:第一,要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不要总是一遍一遍地重复阅读,要多用回忆来挑战自己;第二,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学习某些知识后,过一段时间再做测试,给出一定的间隔;第三,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各项科目穿插着学习。

最后,给教师的策略: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时候,第一个要做的事是解释学习的过程,你要让孩子知道记忆是如何留在大脑中的;你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把学习的方法告诉孩子,而不是只教授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创造“合意困难”,同时还要保证教学的透明度。让学生理解你的教学意图,清楚自己的学习进度,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结 语

《认知天性》这本书,让我们看清了以往的学习误区,提出了“后刻意练习”的概念,并总结了很多学霸也说不出来的学习方法。不管你现在是一个准备考试的孩子,还是一个苦于提高班级成绩的老师,又或许你只是一个想提升自我的职场人,你都可以在本书中认清学习的本质,找到有效的学习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540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640评论 2 37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643评论 0 32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672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525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87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809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450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4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87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6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40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824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4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35评论 1 253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84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97评论 2 33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 1.“心智模型”:你的技能是一种条件反射 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
    丑苹果阅读 12,811评论 0 17
  • 学习策略大集锦 给广大职场人的策略有:多做检索和反思,思考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会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在平常的...
    艺之星橙子老师阅读 641评论 0 0
  • 小时候读书,我不怎么努力,但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同学都叫我数学博士。现在读了《认知天性》,知道原因了,因为小学时我表...
    演说知音阅读 332评论 0 0
  • 潜意识 《小狗钱钱》《思考致富》《致富的科学》几本书里都提到了潜意识的作用 上次听吴刚的课程时,说现在的大脑科学也...
    渊淑通达阅读 254评论 0 1
  • 转眼间大学毕业已经十年,十年间工作结婚生子生二胎,我却依然茫然,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仔细想过工作要怎么提升,没有仔...
    微微的树洞阅读 321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