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第三节化学课,我在教室后埋头改作业,也没关注授课老师在讲什么内容,但先是一阵又一阵自发的掌声传入耳中,接着几个后排的学生又搬着凳子坐到了前排走廊。我抬起头的瞬间又看到好多同学的手都举过头顶,迫切地想要老师看到他。这样的场景哪个老师不喜欢?学生的热情如此高涨!啥情况?
听了一会儿课,我感觉老师讲授的内容是区分氧气、氢气、空气等。内容不难,如果对着PPT直接让学生背:将带火星的木条升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氧气能够助燃;若木条燃烧程度不变,则是空气…….读几遍,两分钟左右我也能背下来,再抽查几个学生检查下背的效果如何,应该也能实现掌握这一知识点的目标。
张老师的课堂为何能如此热烈呢?
张老师的课堂中所有的知识点都是自然生成的,而不是灌输的。她先是简单导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然后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提炼出这些气体的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张老师又把展示的机会给了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的同学就争先恐后想要体验。这个时候,张老师在旁边一步步地点评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否规范,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接着总结区分各种气体的特点,最后又出示三道习题,有针对性的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检测。
张老师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刚接触化学,学生们对新学科是充满好奇的。张老师抓住了学生的探索欲和兴趣,也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心随师动,课堂气氛怎能不热烈?!
张老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知识生成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直接地告诉答案。当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时,学生自然就会运用,会举一反三。
一个英语老师不敢过多点评,但我觉得听这样的课是享受的,学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