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水蛭熬 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得了太阳病六七天了,说明机体的能量和邪气斗争已经有六七天了,机体的体能也出现了大量的消耗;表证仍在,说明一定量的能量还在往体表供应来发汗;脉微弱,说明机体消耗了大量的体能;脉陷进去了,说明大量的能量在往体内供应,可推断邪气是趁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的时候,随着太阳经往其内腑侵袭了,所以机体动用大量的能量往太阳经内腑供应,将邪气通过体内的途径排出体外;结胸,就是邪气和能量大量停滞在小肠部位而不能排出体外所产生的病理变化,这个在今后的条文会具体讲的。不结胸,说明邪气没有往小肠走,说明邪气往足太阳之内腑—膀胱走了。患者发狂,说明这时候机体的生命状态病理性地亢奋,提示有大量的病理性热产生,病理性地将机体的生命状态提升起来了,大大超出机体的承受限度的时候,就发狂了;也是机体为了排出异常亢盛的病理性热而采取的,加强自身热能和动能,以达到加强排热机能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因为膀胱在下焦,所以讲“热在下焦”;因为病理性热过于亢盛,光通过小便是排不出去的,所以机体就采用另外的途径。这里有两种途:一个就是通过体表,也就是内腑的邪气通过内腑排不出去,就从其经络排出去,这也是无奈之举,也是这段条文出现表证的真正原因;另外一个就是往具有循环功能的血液里排病理性热,以达到将病理性热代谢掉的目的。这样一来,膀胱及其周围的组织,都会因为血液里的热量突然增加,使血管痉挛,血液乱窜;甚至血细胞破坏而发生血流停滞,所以少腹部位会发硬、发满。因为膀胱要加强排热的力度,所以小便量是大的;要达到尽快排膀胱的病理性热的目的,就要加大血液排病理性热的力度,因为通过小便排热的负荷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无法再通过小便加强排热的力度了。那怎么办呢?就是要尽快排血液的热,而血液是在血管这个封闭的系统中循环的,所以排热效率是很低的;如果血液不参与循环,直接从局部血管里破裂而出的话,排热效率就会相当得高。所以就用强力的活血、排血的药物,将膀胱的病理性热通过排血排出体外的话,病根就被拔掉了,病理性热排出去了,人就自然冷静下来了。少腹部停滞的血也排出去了,自然也就不发硬、发满了,病就好了。选方就是抵当汤了。
方歌: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任冲不指胱,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得了太阳病,就是邪气侵袭太阳经了;也说明机体将能量往体表供应,准备通过发汗的方式排邪气。身体发黄,说明病理性热已经影响到了血液,破坏了血细胞,并且有通过体表发散病理性热的趋势;脉陷进去,且有聚集感,说明能量在往体内大量供应,并发生了停滞;少腹部位发硬,说明膀胱停滞了大量的能量,而且停滞程度较重。小便不顺畅,说明虽然能量大量停滞在了膀胱,但不都是参与排尿的过程,只是一部分参与排尿的过程;说明另一部分能量是参与了和排尿相反方向的一个过程,就是发汗的过程,也就是说发汗的力量和排尿的力量在拧劲;因为能量停滞而产生的病理性热,一部分是往小便排出,还有一部分是往体表排出,也可以说病理性热发生了分流;而且身体发黄,说明侵入血液的病理性热主要是往体表发散,没往膀胱的血管里发散,所以讲不会尿血。当小便多的时候,说明机体排病理性热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通过膀胱排出去;也说明大量的病理性热是往膀胱走了,没有进行分流,所以没法通过小便排出去的病理性热,就往膀胱的血管里发散;而且发狂,说明病理性热也是非常亢盛的,所以血液里的病理性热很旺盛,进而发生异常的病理改变,叫“血证谛”。治疗方剂在之前也讲了,就是抵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