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捧着手机看得出神,旁边不时传来各种妇女相互厮打的声音,实在听得不耐烦了,我凑近跟她说:“这些视频都不是真的,纯粹就是为了营销,真要打架哪还有那么专业的设配架在那里拍摄。”当然了,换来的是一个白眼。
我的长辈们很喜欢冷不丁的给我发来一些文章,打开一看,内容大抵是一些佛经或过期鸡汤,出于礼貌,往往会回复“写的真棒”或是一些表情包,不过始终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些东西也会有市场。
即使是同学、朋友之间,看着彼此在朋友圈转发或偶尔写的内容,很容易就发现我跟他似乎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例如有时对于一部电影的看法就是截然不同的,有时两派人甚至会在评论底下吵起来。
你再去看微博上、微信上,无论是多么小众或偏僻的言论,都能得到诸如“说出了我的心声”、“不能更赞同”等留言,就像,最近“蹲着是没教养”也不是没有一些附和的声音;就像,随便糊弄几句“释迦牟尼曰”也可以得到那么多赞。于是你发现,不管哪一个平台,哪一种观点,主流的、非主流的,永远可以赢得一部分人的认可,可以成功的传播开来,这种态势,在近几年来越发明显。
这真的是很有趣的一种现象: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不再羞于自己在哪方面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并且他们愿意将这种不同于他人的观点表达出来,奇妙的是,即使本人认为自己已堪称异类,他照样能收获与其有着共同想法的伙伴们,于是他们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这并不鲜见,就我个人来讲,我写的一些文章,往往也正是说了别人不好意思说的话而获得认可的。
自然,无论在任何时候,人都是渴望被赞同的,但恐怕只有在互联网时代下,这种渴望才会被无限放大——即使你拿出了确凿的证据证明对方的看法是错误的,可是网络上有人说这是对的啊,他也不跟你对抗,静静拿着手机刷着他喜欢的东西就好了。所以,我的长辈们,他们盯着各种劣质公众号推送的内容看得津津有味,众多的看客们,默默在那些义愤填膺的微博下点个赞,也能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因为,在这一刻,似乎是情感上,似乎是灵魂上,他们与对方实现了共鸣,他们于是很愿意将时间花费在这上面。
也许,这真的是一个寻求认同感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与网络上的信息提供方,往往是处于“相互利用”的状态,对方使你觉得不再孤单,你则为他们提供了阅读量。那么,怎么看微博里天天上演的各种反转剧呢?我想,不能说是大众被欺骗了,而在于很多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情绪上一时的快感,却导致了责任感的缺失,而这,正是在这种大家都在寻求被认同的大氛围下,我们所需要警惕的。
也许,在如此浮躁的环境中,静下心来,去沉淀思想和形成自己的主见,学会首先让自己认可自己,并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