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给予老人精神抚慰。比起温馨的家庭,喧闹的学校,和外面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养老院却多为沉默的角落。有些老人与世隔绝,远离亲人,在寂寞中度过晚年生活。
然而,有这么两种模式,与养老院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对于老人来说,那些充满亲情的互动、乐趣,以及童真、童心,无疑是垂暮之年的心灵慰藉。
养老院+大学生
荷兰一家叫Humanitas home的养老院,为这些孤独的老人们,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迫于不停上涨的房价,这家养老院决定把院里多余的房间,免费租给当地租不起房的大学生。而大学生们的任务就是——付出他们的时间。相当于每天花一个小时陪伴这里的老人们,这段时间里学生们可以带老人们出去散步、教他们用电脑、一起看电视,让他们接触年轻人的新鲜事物。老人们高兴的表示,现在我可以发电邮、浏览互联网、看视频还能上面簿聊天。学生们认为,不仅是不用付房租,而且也喜欢跟老人一道工作,这真是不错的选择。他们只需要付出一点耐心和一点时间,就像对待自己的爷爷奶奶那样。可以带他们一起赶时髦,给他们讲个笑话,分享好听的音乐,或者听他们发发牢骚,也可以让他们讲讲自己过去的故事。
其实老人要的并不多,他们真正需要的,是陪伴和倾听。这种“代代沟通”的模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随着年轻人的入住,老人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年轻人入住养老院,为老人的余生,带去了乐趣,用他们的活力驱赶老人的孤独和压抑。而年轻人通过和老人的相处,获得了生活经验和智慧,在养老院常见的“死亡”,也让年轻学生们明白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教会了他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有意义地过好未来的每一天。
养老院+幼儿园
美国西雅图的一个组织,将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了一起,两者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养老院+幼儿园,组成了“代际学习中心”——跨代交流学习的中心。
中心每个星期向孩子们开放五天。孩子们可以选择全日制、半日制或每周两/三天。孩子们走进养老院后,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个个小天使,为他们枯燥、孤独的晚年生活带去了新的乐趣。孩子们在“代际学习中心”里,会跟老人们一起吃饭,玩闹,还会一起做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画画、做饭、做游戏……当孩子们走进养老院,老人们活了过来、神采飞扬。老爷爷老奶奶也将无私的爱,全都倾注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身上。他们组成了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合理搭配”后的结果,就是其乐融融,看着他们一起玩耍的画面,心里暖暖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报道:“代际学习中心”一方面让老人重新发现并肯定了自我价值,他们在跟孩子接触中也获得了更多乐趣和欢笑;另一方面,孩童比之前更能接受残障老人了,更清楚地懂得人的衰老过程,从老人那里收获了无条件付出的爱,还意识到“大人有时也是需要帮助的”。
代际学习中心”曾出了一个五分钟纪录片:《现在完成时》。"主角是两类人,一类是幼童,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经历,但拥有美好、无限可能的未来;另一类是老人,他们的阅历丰富,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部纪录片就是讲述这两类人为数不多的人生重叠时间。当然,这部片子也直指“当下”——这是很多成年人正无法把握、努力挣扎的时刻。"
记录片里,有许多温暖动人的画面。
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想帮一个孩子解开外套,一番努力后,她只好放弃了,并温柔地感叹了一句:“我现在连这个都做不来了”。
还有一次,老人们和孩子们,一起为流浪汉做三明治,虽然动作缓慢,却真诚无比。布里格斯说:“你可以告诉孩子,一起做这个是因为大家需要互相帮助。”
有温暖的画面,也有令人心痛的画面。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有两位老人离世了。导演将“死亡”一起拍进了片子里,她说:“我不想刻意美化死亡,它就是当时发生的真实画面,我们都需要懂得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真正去面对。”
而孩子们也懂得了,人终会有衰老的一天,父母也正在渐渐地老去,死亡是人生必经的一环。变老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以一颗纯真的心坦然面对。他们虽然相差几十岁,却是最亲近的朋友。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是最亲密的家人。在这里,世界仿佛回到了最纯真,最美好的样子。孩子们每天放学回家的时候,老人们就像送别自己的孙子孙女似的,眼里满是慈爱,挥着手,依依不舍地告别。
布里格斯说:“老人拥有丰富的生活智慧和经验,如果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将是社会的一大损失。而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是一个让老人再次融入社会的伟大案例。”将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的模式,治愈了老人的孤独感。这种模式也越来越受欢迎。
当“过去时”遇上“现在时”,当“人生的最后阶段”遇上“人生的开始阶段”,他们互相懂得了给予和分享,老少同乐,各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