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
这是纬铭发的一条朋友圈。
纬铭是典型的上班族,每个工作日,一坐到工位上,就要开始忙碌的一天。
他是搞新媒体的,为了撰写当天的内容,他一早就要开始选题、定题、收集素材,趁着休息间隙,回复粉丝的后台留言,待他开始撰文时,偶尔还会被同事和领导打断,处理各种大小急事。
直到按下“定时群发"的确认按钮,结束当日的工作任务,他才松一口气,踏出公司大楼,路面上听不到车水马龙的鸣笛声,只看到一两个路人,应该也是刚加完班吧,待他回到家躺到床上那一刻,已经十一点了。
“我也不想熬夜,我只是不舍得睡觉,毕竟,深夜那段时间,我才能独享私人时间。”玮铭这么解释自己的朋友圈。
是呀,一边是理性的呼唤:不该熬夜,熬夜毁一天呀;一边是知觉的放纵:白天的时间给了工作,深夜那段时间,才属于我自己,真的不想让位给睡眠!
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同样任务很多,工作很忙,比如比尔盖茨,每年圣诞节,在个人博客上准时发表读书感悟、推荐年度好书书单,他是怎么抽出大把大把的时间阅读和思考的呢?
为什么苹果CEO库克能够每天早上4点准时起床健身呢?他们光靠熬夜可腾不出来这么多时间。
有人说是爸妈生得好,睡得少,身体受得了,有人说有钱任性,有钱了就可以买时间了呗。
以前,干货君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最近尝试了时间管理,现在每天居然可以多出整整两个小时的私人时间,放松和充电自己!
那么,什么是时间管理呢?其实,时间管理是指运用策略和方法,帮助你高效利用时间。而其中的策略和方法有很多,今天,干货君想带你解锁其中一个方法:番茄工作法。
其实呢,番茄工作法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列出你当天的任务,并将每个任务分解为以25分钟为单位的一个又一个番茄钟时间(其实是设置倒计时),然后开始逐个执行。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考试,限时25分钟,25分钟一过,马上收卷的感觉呢?
没错,番茄工作法自带紧迫感,初衷是为了让你进入鲜有的专注状态,提高做事的效率。
不过,你可能会担心:“干货君啊,一考试我就紧张,这种限时太逆人性了,一紧张我脑海就一片空白,这方法大概不适合我。”
等等!干货君早就替你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不放弃该工作法的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帮你精简了原版本,包括解决“工具化方法”中逆人性的部分,让你放心大胆地尝试这个好工具,拥有更多的私人时间!
那么,我们就开始解锁这个新方法吧!
你有且需要做的,只是画一个表格!是不是很简单!简单的工具才是最实用滴!
就以干货君今天的任务为例,做一个表格是这样的:
你只需要把今天的任务罗列在表格中,然后预估所需要的番茄钟,完成后回头划掉实际消耗的番茄钟个数。
另外,我们工作时无可避免会被打扰,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也可能是别人的原因,被打扰后的番茄钟是要作废的,备注一下打断的原因,后面我会讲讲为什么。
除了计划内的任务,如果出现计划外的紧急任务,用(*)标明。
1.官方标准是25分钟为一个番茄钟,初次尝试,推荐跟官配,尝试过程中用得不怎么顺心,可自行琢磨要不要缩短或延长时间,比如设定15分钟或35分钟为一个番茄钟。
2.要完成一项任务可能大于一个番茄钟,也可能少于一个番茄钟的时间,因此,感觉“大于的”,就添加番茄钟个数,“少于的”,可以尝试将几个小任务拼到一个番茄钟内完成。
3.必须明确的是,这个方法是让你完成一个又一个番茄钟,培养在规定时间内全程专注的【能力】,从而提高效率,这是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技术之一。
你不用担心在一个番茄钟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前功尽弃。因此,这和考试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卷的心态很不一样。
4.有些任务需要花10到15分钟进入执行状态,通常这类任务以【输出】为主,比如写文章,有些任务则不需要,以【输入】为主,比如看报告。
所以,对于前者,你可以设置时间长一点的番茄钟,比如35分钟为一个番茄钟,有效避免刚找到输出的状态,没有打几行字,就到时间休息了,有效避免了番茄钟逆人性的缺陷。
5.每完成一个番茄钟,休息5分钟,然后再启动一个新的番茄钟,如果完成四次或以上的循环,休息时间延长到10分钟,通过这样的“工作-休息-工作”的循环切换,充分调动大脑的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更好地完成工作,这是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技术之二。
6.用完所有预估番茄钟还没完成任务,是高估还是低估了一项任务的耗时呢?还是被中断呢?如果是自己中断的,下次有没有办法改善这个问题呢?
这是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技术之三:通过后续总结,不断优化工作模式,并且逐步提高你对时间的感知力。
提高对时间的感知力好处多多,比如以后你只要扫一眼计划,大概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完成,下次领导问你完成XXX需要多久时间,你可以胸有成竹地许诺时间,并且提早完成任务,让他对你的【执行力】刮目相看!
想要解锁更多【时间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吗?
干货君这就给你带来:
小灯塔—时间管理资料包
免费领取方式
识别下方二维码
在职场干货君回复关键词今晚不加班
即可免费领取干货包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