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看得少,看完的、印象深的,肯定是有,但真得好好想想;类型小说的分类我也没太搞懂,就只好按容易点的方式来写这个作业了。)
就说幻想小说吧,偏儿童文学类的。
喜欢林格伦、罗大里、恰佩克、吉卜林以及安房直子的童话。前几个常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呈现并不仅仅是孩子的世界,对人性的复杂有着并不刻意的体谅与宽容,我觉得这就是伟大的童心。
安房直子的迷人是她渲染出一种幽蓝的色彩,将现实与幻想编织在了一起,那种魅力类似梦的边缘,带着光晕,从确定被拽入不确定的未知的恍惚。或者又想到一个词是“轻”,她的作品像梦一样轻。还有一个词是“渐变色”,她的小说就是从实打实的世界开始,一步步巧妙地渐变到虚无的梦幻中。所以,看完总会觉得空且惆怅。
看的第一篇安房直子的小说是《谁也看不见的阳台》,它的风格是轻暖的。讲的是年轻的木匠应猫的请求给一位姑娘做了一个阳台,后来和姑娘一起乘着阳台去了远方。
故事很简单,安房直子的故事不是重在编织情节的,我觉得胜在意韵,有点像中国写意画。
故事中现实的因素是木匠,通往非现实的中介是猫,猫连接起梦幻与现实。在安房直子的小说里,一定会有一个这样的中介体,它的功能是渐变,将实导入虚的渐变,当你一步步被引向虚,就不会觉得突兀。反而会有一瞬间开始怀疑并重新打量自己的生活,对一切所谓普通的日常的确定的实在的事物有了一丝敬畏。这种在不经意间被拉远至陌生处的感觉挺妙的。
这可能与她的笔法有关,都是写意式的,虚笔很多。看着好像很好写,但是很容易写成东施效颦式的梦呓。其实梦是有根的,它扎在深渊中,能不能写出这种重量感绝对是个考验。而且她营造氛围之迷离之美,不是皮相上的文字姿态,是骨子里的气质天然(如果能看懂原文,应该更有感觉吧),这个也难学。
我的经验里,安房直子的书小孩似乎并不大喜欢,反而更像是给成人写的。都市的年轻女性应该很喜欢,有“微醉”的迷蒙质感。本来最开始我觉得学习安房直子是比较容易起步的,因为非现实、幻梦、游离、文艺腔的感觉似乎很好上手,但越琢磨越却觉得很难,搞不好就变成装神弄鬼无病呻吟了。但是,如果把创作视为一种游戏,学写这种风格还是有益的,我觉得它具有疗愈的作用,宣泄也好释放也好补偿也好,在写一个白日梦的过程中应该会很舒服。而回到这个作业的本题,是说要创作类型小说,我觉得这个定义似乎是按照市场的喜好来界定的,如果希望被更多的读者接受,就肯定需要调和,认认真真地从读者的角度来创作,别找什么借口。高低的区别,在功力在智慧在……,内中因素太多,反正很难。
还想说句题外话,我一直是不大喜欢读小说的,但现在才后知后觉,能写出好小说的绝对都是聪明人,这不仅仅关乎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