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Charing Cross Road,Kiss it for me?I owe it too much.
----海莲·汉芙
周末下午跟闺蜜涂涂约好,一起去电影院观看《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故事中男主Daniel只是洛杉矶房产经纪人,女主姣爷则是澳门赌城公关。因为一本书开始了书信联系而渐渐互生情愫,在书信往来的过程中,两人曾在拉斯维加斯、伦敦等多地数次擦身而过,最终相遇执子之手相守到老。坦白来说,观看这部电影后,毫无感觉,甚至认为这种书信情缘有点ZUO,你们认为呢?陌生人、书信、几年都未见面怎可能产生情缘?在这个刷脸的年代又怎能信任?不过影片的最后让我记住了海莲·汉芙。
在书店偶然翻开这本书,原本起源于生活中的一则故事。三十三岁的纽约女作家海莲热爱读书,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便按照《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旧书。书店老板弗兰克很快回信并寄回和她要的书就来了,那些书令海伦的书架相形见绌。双方的信任和欣喜很快达成,温暖的相知借助、娓娓道来的书信,很块就俘获了远隔重洋的海伦和弗兰克。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海伦就从美国给书店的店员们寄来火腿鸡蛋和香肠,让他们吃到很久没有见过的“完整而大块”的肉。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书信成为海莲和弗兰克中的沟通工具,一直持续二十多年。虽然海莲和弗兰克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曾见面。但是海莲和弗兰克书友间的信任和默契一直持续至今。甚至连弗兰克妻子开始嫉妒弗兰克的这个书友。直到有一天接到来信:弗兰克病逝。
海莲马上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走进即将被拆迁的马克书店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
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待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这是海莲留下来的。后来海莲将与弗兰克的通信写成文章,尽管在美国生活贫困潦倒,但是海莲毅然将这笔稿费全部寄给弗兰克的孩子······
是否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弗兰克和海莲书信结识、相知、书信“相守”二十年,这就爱情?看了一遍又一遍去寻找答案,与其说他们间是世俗的爱情,倒不如认为是书友间的纯洁友谊,一种超过爱情的关爱。我曾记忆小学时期的男女间三八线,跟异性说话羞羞涩涩的童年;初中和高中时期,只要与哪一个异性相处比较近,便会被理所当然认为是男女朋友。在所有成长认知中,除了男女朋友视乎没有其他。
在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手机、电脑及各种网络聊天工具更加便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是每个人都穿上一件“真话衣”自动过滤真话,在爱与被爱的相处中,总是会担心自己成为吃亏的一方。这本书感动了我,没有爱情故事的称述,但是感动万千书友。两个陌生人因为书信相识、相知最后成为知己。我想人的一生遇上一知己并将友谊进行到底便是幸事。
有一种情谊叫做海莲和弗兰克,愿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能像海莲般遇到你的弗兰克,查令十字街84号但愿有一天我能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