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与惩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立面;这两种手段共同的特征是,二者绝对无法提供孩子所需要的那种积极的、充满尊重的成年人的指导。
有些家长“惩罚、忽视”交替并用;一旦其中一种选择碰壁,他们就会投靠另一种。
尽管严寒低温会令人感觉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得不忍受炎热高温。
奖励和惩罚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而这枚硬币本身买不到太多东西。
养育孩子不是一项可以掌握的技能,比如烹饪或木匠手艺。
参与其中的心理力量把事情变得极为复杂,而这些力量往往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发挥作用。
如果不反思你的成长经历如何构成你的内心世界,那么讨论是什么阻碍你成为更好的家长是毫无意义的。
我就像一个围观车祸现场的旁观者,看着朋友们用自己小时候受伤的方式去伤害他们自己的孩子。
许多人继续传递自己童年时受到的残忍行为和态度,以此继续将自己的父母理想化。
我们怀有强烈且无意识的需要,需要认为我们的父母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我们好,且都是出于爱。
对于我们当中许多人来说,也许家长不完全怀有好意、或并不称职的念头实在太可怕了,因此为了消除任何疑虑,我们就要像父母对待自己那样去对待我们的孩子。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共情式养育模式,你很难成为那样的家长。
如果你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你就无法给予无条件的爱。
儿童时期仅被有条件认可的人会有条件地认可他人(包括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这样的家长会认定爱是一种稀有商品,必须定量配给,他们认为孩子需要被严格控制,就像他们自己曾经经历的一样。
通常来讲,当你的基本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这些需求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相反,你会继续试图满足这些需求,其手段通常是间接的,甚至是迂回的。
这种努力有时需要你竭尽全力且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我,以证明你真的是聪明、有魅力或可爱的。
而那些需要你关注的人们,尤其是你的孩子,会发现你在情感上心不在焉,你过于忙着试图找回自己所缺失的。
过多考虑自己需求和目标的家长,比起从整体上考虑孩子或家庭需要的家长,更倾向于不接纳他们的孩子,更容易使用惩罚和控制手段去对待孩子。
习惯于将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人会更容易认为孩子的不良表现是故意的,是出于孩子的本性或个性,而不是基于某个特定情境。
孩子也会由此感觉到他们的任务就是让家长高兴、让家长放心、让家长感到称职。
有时孩子会受到暗中鼓励,去提供家长从其配偶(甚至是自己)那里得不到的东西,或许还要向其提供成人般的友谊。
孩子被操纵成了家长的朋友,甚至是家长的家长。
这些都可能在大家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着。
无论孩子能否弄懂如何才能变成家长想要的样子,孩子的成长都已经被扭曲,因为成年人的需要已占据了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