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是个很特别的城市,它跟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相似,哪怕是另外一个意大利的城市,这是它对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吸引,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威尼斯的巷道中,堤岸边,小桥上找到这座城市的灵魂,找到他们来这里的目的,这里处处充满着给游客的惊喜。
一早我们坐船来到威尼斯水城,好吧,你们会说肯定是坐船的呀,可是已经处于昏迷状态的小懂,从哪来,已然记不得了,只知道当天在威尼斯,是这一路上最不在状态的一天。
坐船时看到了什么,也不记得了,只有一些照片留下,大家欣赏吧。当天裹得严严实实,形象全无,也没留下照片,更让人无语的是,我站在了叹息桥,却以为自己从未到过。
那天的天气还不错,阳光下的威尼斯,即便我这个无精打采的人,也觉得出丝丝温暖,即使风还在。
跟着人群一步步的走,每个街角都有着威尼斯特别的烙印,无论是在电影里、照片里还是什么其它的,只要出现它的哪个部分都会被熟悉的人亲切地叫出它的名字。正是因为如此,这里才特别适合于漫漫地散步,从城市里的每一个细节感受这个专属的“威尼斯”。
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最别致的当然还是贡多拉。
圣马可广场(Plazza San Marco) 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广场为纪念耶酥十二圣徒和收藏战利品而建,四周围绕的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 包括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和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等等。
这个被拿破仑赞叹为“欧洲最美的客厅”和“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圣马可广场确实有独特的魅力。广场入口有两个高高的柱子,一个上面是威尼斯的代表“飞狮”,另一个则是威尼斯最早的守护神圣狄奥多(SanTeodoro),这里是威尼斯城的迎宾入口。每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的明星都会从这里走入。
当旅行结束,在家无意看前不久上映的《但丁密码》,看到圣马可大教堂时激动不已。请大家在看电影时找一找这里,教堂顶部敲钟的人儿。
好奇这水城是怎么建造的?回来后百度学习了威尼斯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那儿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这样的房子,也不用担心水下的木头烂了,它不会烂的,而且会越变越硬,愈久弥坚。
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